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远程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红

  我们深刻地体会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因此,我们确定充分依靠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目标,以教师创新性的教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以求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
  1.探究问题,激发兴趣。创新活动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花许多气力去设计教学情境,创造课堂氛围,同以往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不同。我在准备《海底世界》一课的教案时,就针对课文,反复考虑如何引发学生对大海的认识,联系他们各自的经验,作了很多探究。既不能太理性化,又不能流于表面,也不能抛弃语文教学中起码的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做到恰到好处,也真不容易。主要体会是:要让学生“动”;展开联想,情景触动,进行回忆,读看联动。
  2.创设问题,诱发求知欲。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注意在情境中创设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号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丈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
  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体现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强化互动,营造氛围。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小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等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自由驰骋。
  (1)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主张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设计出类似动物世界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学生沟通,活泼、亲近。并在语言上,以“大姐姐”的口吻和“小朋友”们交流。
  (2)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的时间。语文课上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师生间拉锯般一问一答,一篇好端端的课文被分割得体无完肤,支离破碎。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现在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的时间节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权,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独立主动地学。在设计了学习问题之后,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学习,一般十到十五分钟。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的默读学习为主,可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大胆地进行批注分析。
  4.展示自我,增加信心。运用远程教育,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再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作多余的分析,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
  如:我在上《枫桥夜泊》一课,本采用原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正准备放手让学生讨论时,突然听到“哇!这是一幅画!”是啊,《枫桥夜泊》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何不让学生在尝试作画中理解呢?这不仅可以让思维好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还可以让平时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提高积极性。引导学生读通古诗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古诗配上插图。并告诉学生画的好的,老师将推荐他上白板画。学生一听要让自己当美编,个个情绪高涨。就这样,一幅幅能体现诗意的插图诞生了。虽然每幅图都不是完美,但从画上能感受到他们对诗意的理解。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积极诱导学生大胆去探索,大胆去创新,尽力为学生铺垫创新的土壤,播撒创新的种子,促进创新的催化,点燃创新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沙埠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6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