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生间美丽的“信息交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走进新课改的课堂,我们发现,最让人欣喜的变化莫过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唤醒,随之而来的是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很大的促进。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数学难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实际能力不强,难以适应高考,这是很多文科学生深感忧虑的事,也是任课教师一直困惑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调查反馈,文科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有他们的特殊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当时之所以选择文科是因为数学、物理、化学不感兴趣或基础差。因此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激起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那么,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如何才能较好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呢?怎样的师生沟通最美丽?最具魅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微笑。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到了高三,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我曾在任教班级做过一次民主调查:请学生写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老师应该具有的哪些必要条件。让我意外的是,在收上来的109分“答卷”中,有100名学生在理想教师应具有的条件中写到了相同的两个字――“微笑”。事后,当我在黑板上写完“微笑”两字时,我对他们微笑,换来的是他们也对我微笑。去年毕业的一女生跟我说,以前最讨厌数学课了,一到数学课就想睡觉,一看到数学题就头大,考试成绩一团糟。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但现在上课看到您的微笑把我的心都融化了,就觉得数学课挺开心的,而且能听得懂,原来数学也简单啊。最后高考时成绩突出数学115分,考上了二本。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似乎教师面对学生时得刻意板着一张脸,甚至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也曾教导我们不能给文科班学生好脸色看,否则就会管不住学生。于是经常在一踏进教室后,就“冷若冰霜”。长此以往,课堂教学氛围越来越沉闷,虽然课堂容量变大了,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其实,微笑是人类最好的表情,教师只要在与学生交流中多一些微笑,就可以在不经意间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和距离。到了高三,学生学业多,压力大,学习效率低,若任课教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这门学科成绩的提高功不可没。特别对文科班的女生来说,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要让她们对数学感兴趣,认真去学,处理好师生关系尤其重要。
  二、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恰当保持倾听的状态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总是争分夺秒地围绕教学重点各显身手,或进行知识结构再整合,或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巩固知识――以至于高三教师们达成了一种“共识”――高三复习课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经常抱怨,一到高三,学习顿时失去了活力,老师的教学也一改往日的幽默轻松变得严肃起来,就知识讲知识,课堂平淡无味,学习过程显得毫无生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有“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为了保证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需要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主动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人人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大胆自信地发言,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无论是苏格拉底的“上天赐人以两耳一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还是中国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都特别强调“听”的重要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的说话,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教师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在交流中修正自己,发展自己。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或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说,课堂充满了教师的“话语霸权”,或是多者的“言说”,课堂热闹非凡,却各为中心,自说自听。而实际上,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共情地倾听”。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学会倾听,“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因此,教师要等待,保持一份耐心,展示倾听的智慧。善于等待的课堂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教师的一种专注,这种专注是对学生无声的期待和信任,是对学生无形的鼓励和支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通过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指导学生,从学生出发,唤醒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才能帮助他们有效提高成绩。了解学生,关键是教师要倾听学生。尤其是复习课教学,更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如果能以一种“倾听”的状态去对待,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欣赏,还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在倾听学生述说的过程中,学生的见解和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对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份独特而宝贵的精神收获。
  三、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给学生以赞美
  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亿里挑一的精品,都是在一场无比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获胜者。于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冲动。事实上,他们也都为实现成功而付出了努力,然而一分耕耘未必就会有一分收获,在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学生的自信心渐渐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舞台,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在平时自己组织的考试中,适当降低考试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看到成功的希望,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尽管“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听赞美之词,何况是身心未成熟的学生。有时候一句赞美之词会让学生信心倍增。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渴望赞美是每个学生内心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在08届毕业的一个男生当时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在一次家长会上,不善言词的父亲看到好多人围着班主任在交流,于是就拉着他到我面前询问情况,当时对这个男生没什么印象,但看到他父亲殷切的目光,就肯定地:“他在学校表现很好,成绩有很大的进步,数学学得也不错。”读大学后,他到学校来看我,当时让我觉得他整个人开朗了许多,说:“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找到了自信,让我对高考充满了希望。当时开家长会时,我的成绩一般,数学也不喜欢,学得不好。没想到老师竟表扬我,肯定我,让父亲也对我加以肯定。我觉得再学不好,就对不起您们了。从那以后,我努力学习,成绩真的也提高进步了,到大学后,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发现自己不比别人差------”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永远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称赞有时给他们带来莫大的积极影响,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这两届文科班学生中,让我看到了许多了鲜明的例子。我们的老师,请不要吝啬我们对学生的表扬。让我们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的心热起来,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赞美最终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面对高三,面对高考,作为高三老师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等外,我们还需要用心研究学生,重视课堂内外学生交流,只有我们采用了合理的沟通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6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