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园园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现行的职业教育存在着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偏等问题,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提出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必将对我国的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文章以哈尔滨市为例,从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入手分析,谈谈如何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哈尔滨职业教育;开拓创新;优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055―03
  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战略为哈市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10年是哈尔滨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尤其是新市区的开发建设,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强大引擎,同时这也面临着挑战,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哈尔滨已有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37所,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并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
  1 教育系统内部由于体制、机制及制度等不够完善,以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偏低。一是现行的职业教育存在着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被普遍采用等问题。这些羁绊导致职业教育失衡严重,同时也影响了哈尔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二是现行的职教体系明显存在着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不足,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缺位,中、高等职业教育不能衔接,职教与普教及其他教育类型隔绝等问题,这是造成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职业院校育人环境(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的某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教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四是由于宏观调控不力,造成许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和课程体系重叠,教学资源浪费,培养模式单一,许多职业院校缺乏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学生也得不到系统的职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2 教育系统外部发展条件的限制,使得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偏低。一是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收入待遇相对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学生及家长选择职业学校多属被逼无奈,并非自觉自愿。在中国传统观念“读书做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等思想的影响下,选择职业学校如同“矮人三分”,加之前些年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相对缓慢,对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吸引力相对较低。二是一些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以致由职业教育培养的某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进而导致职业教育学生情绪低落,学习习惯不好、惰性大,普遍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学习动力不足。三是众所周知,办职业教育必须要有行业背景,也即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能够确保校企合作的较完善的法规制度,以致行业、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些企业由于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忽视了职工培训、岗位培训并缺乏培养制度,难以形成技能型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梯队。再加上宏观上缺乏系统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培养体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众多的困难和弊端。
  3 职业技术人才成才环境的不完善,导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社会及市场需求脱节。由于许多职教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其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都较差,教育教学质量被质疑。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而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除了主要依靠职业教育,还需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支撑劳动者在职业或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或才干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以及在职进修培训等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因此,职业教育学生成才立交桥问题颇受社会的关注。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要前提。首先,教育阶段应该为普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教育基础。技能型人才的升学立交桥主要是指中职生升入高职,进而升入本科和硕士(博士)教育阶段这样一个升学通道。但是,目前面向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制度依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主要表现为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问题。其次,中、高职毕业生就业以后,经历了“职业发展一再发展”的职业生涯道路,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再发展成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甚至到教授级技师,这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轨迹。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没有为这条职业通道开辟坦途,相应的待遇也没有跟上。再次,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职校毕业生的创业成才之路则更加艰难了。
  4 政策法规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一,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高职”定位于“高专”)的政策导向,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某些制约。第二,目前的宏观政策方面,尚缺乏系统有力的推动和保障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长期性政策体系。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与融通、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等重要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利于解决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第三,在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相比,工资待遇偏低的现象长期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未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其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措施,甚至导致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
  二、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的、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有职业教育自身的纵向体系(即:“中职一高职专科一高职本科一硕士一博士”的学历教育通道),还要有与普教和其他教育类型协调沟通的横向体系(即:学分的互认、学位的高延、实践教学的贯通等开放式的教育“立交桥”)。其中,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可考虑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预备教育,把具有职业技术倾向的课程纳入中小学的课程计划中。诸如:小学阶段可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和态度,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初中阶段可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选择,同时开设有关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并可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

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类型沟通协调、四通八达的教育“立交桥”。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应针对目前的(“三校生”和高中毕业生)两类不同生源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体系衔接的一系列问题,并研究推行“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应是在中等层次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中级水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入学生源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素质,高职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级技能型人才。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要形成统一口子归口管理,以抓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为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搞好规划,分步实施,并加快发展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开辟坦途。
  2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例如,中职教育的两个“三段式”的办学模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模式和“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可逐步试行。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以及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工学交替式、校企融合式等培养模式的试点。此外,还可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并积极推进职教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等。要整合哈尔滨的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要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各职业院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3 实行动态的、发展的办学模式。各办学主体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应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与社会互动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全方位为社会服务。要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全面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和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
  4 优化现代职业教育资源。要加大政府投入,构建好职业院校各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库”和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与培训的制度,规划好哈尔滨职业教育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积极推进“双证制度”的实行。推动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其他相2关行业部门的沟通配合,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工作。力争使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让学生在考核合格后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立市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鉴定认证体系,指导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社会化技能证书考试接轨。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推进哈尔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 优化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成才环境,构建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培养和训练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不断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只有解决好技能型人才的制度保障和待遇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通民众不愿做技术工人的心理问题。首先,从国家人力资源的保障角度,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应该实施“高技能、高工资、高待遇”的平衡机制,这已经超出教育领域的范围,但却是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的一个外部前提。其次,要建立面向所有人的统一的、开放的职业资格制度(即让所有人在统一的制度框架内,通过一个平等的教育和职业发展阶梯向上攀登,通过不同途径的努力都可以达到一个高度,享受同样的报酬和同等的待遇)。再次,可参考我国台湾的技职教育体系,构建起“操作工(初中毕业水平)-技术工(中职毕业水平)-技术员(高职的大专毕业水平)-工业技术师(高职的本科毕业水平)-工程技术师(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的“技术人力资源结构”,并建立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使之与对应的教育类型(层次)相适应。最后,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依据,构建职业教育体系。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可借鉴德国的职业继续教育模式,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的职业继续教育。要开辟多种入学渠道,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企业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并举,建立合理的衔接机制,丰富终身教育的内涵。总之,构建人才立交桥和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道路,既要关注职业学校学生升学的人才立交桥构建,也要更多地考虑技能型人才在职业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同时也应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行业、企业等部门的合力,形成配套制度。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7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