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俊杰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传播思想舆论的重要领域。各类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造成了冲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和利用网络,结合网络的特点,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围绕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除了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外,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教育者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
  一、网络环境的特点
  1.共享性。通过网络的载体,个人可以享受到他人提供的资源,且自己提供的资源也能为他人所接受。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实环境中的信息交流的地域性和时限性的缺陷。
  2.平等性。现实环境中,人们处于相对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身份等参差不同,而网络环境由于其虚拟特征而为所有人提供相对均等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从而也导致参与者对平等意识的普遍认同。
  3.交互性。相对于电视等传统多媒体,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沟通方法,即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需求、想法等主观意愿表达出来或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得到。
  4.开放性。在网络上,用户可以平等地利用论坛、QQ群、微博等工具。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建议和看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均可在网上真实表达,而不受地位、身份、年龄、职业的限制。
  二、网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如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心得交流等,对学校教学场所、教师的授课习惯等依赖很大,另外对参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大学生人数、上课地点、上课时间等方面影响更大。传统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随着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而网络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为高校进一步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提供支持。传统条件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严格依赖地域和时间,教学方式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活力不足,学生一般被动接受,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立体化网络教育信息传播模式能够实现信息最优化传递,形成一个现实与虚拟、个别化与大众化相统一的立体化网络教育模式。该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灌输式”的弊端,充分发挥了高校“两课”老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良好新局面。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可以构建虚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依靠多媒体和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将思想和理论的精髓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教育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过度依赖网络,脱离现实社会。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迅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各类信息得到迅速的扩展,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网络带来的资源。但很多大学生出现过度的依赖网络上的信息,丧失了分析能力,对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更有甚者成为不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同时网上的一些虚假信息使得部分大学生总是幻想一夜暴富,脱离现实的社会。
  2.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造成冲击。网络上的信息可谓是丰富多彩,但是很多的信息是经不起推敲的,这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大肆传播西方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构成了危害。
  3.网络性心理疾病。部分大学生意志力差,沉迷网络,无节制的上网,不分白天黑夜,他们在网络中看电影、玩游戏、聊天,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更有甚者,有学生逃课上网,形成对网络的依赖,感觉不上网就没有一点生活激情,一些大学生形成一种网络心理疾病,久而久之形成了冷漠的性格,自私、暴力倾向严重,甚至导致自杀行为,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及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人性化。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交流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使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地、积极地与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引导,信息的接受者有着更大的主动性,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
  2.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具针对性。网络上的交流可以不见面,可以不用真名,交流者自身没有任何顾忌,所以交流者可以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愿讲出来的想法在网上都讲出来,把平时不敢说的在网上都说出来。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随时随地回答受教育者出现的新问题。
  3.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快速化。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传播速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通过专门的网站、网页、电子邮件等传递到互联网上,供学生浏览、学习,大大提高了教育和工作的效率。
  4.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具吸引力。网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以其栏目多样、图文并茂、音视一体、声情融会的特点,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与空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阵地建设,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要注重加强网络硬件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功能的扩展。关键要针对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并且在服务功能设计上要尽可能全面,如日常联系、资料查询、在线学习等。要积极依托这些主题网站或网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上活动,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网络道德和文明水平。
  2.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机制。要形成有效的网上行为约束氛围。通过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要运用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的上网加强控制和引导,加大高校校园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提高高校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建立大学生网上行为的监控体系,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文明意识和责任,促进大学生将网络文明修养内化为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
  3.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网络的超信息量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带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六、总结
  网络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创新思维,才能使我们从容应对新形势,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许朝民.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
  [2]王菲.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1(5).
  [3]刘喜旺.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7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