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芸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一致性结论。我坚信:只有捧一颗真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
  关键词: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 净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51-002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追求无痕的过程,尽量不要显现大风和大雨的景象,需要春风和春雨的滋润效果,陶行知说过:“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前石。”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思想教育就要似水一般无孔不入,似水一般悄然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思想趋向净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热爱学生,用心聆听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无痕”描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没有简单说教,没有批评责备,有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与心灵的融合,她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切身体验、自觉和自悟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渗透和感化作用,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田。
   马卡连柯曾说过:“团结了集体,教育了集体,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在新接一个班级时,班主任对学生不熟悉,同样学生也还不能适应教师的教育方法。于是,在开学初让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课间常下班级,多听听学生的谈话,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班级的情况。让学生写写对教师的心理活动建议,老师对正确的建议加以采纳,这样激起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充满对新学期新老师的希望。平时,教师注意给学生写悄悄话,当学生成绩进步或失败时给了督促和警惕,能防止学生骄傲,又能使学生振作。
  二、关心学生,以文感人
   经常会听到家长对老师这样说:老师,我家孩子只听你们老师的话,你要给我孩子说说,在家里要听话,不要顶嘴等等之类的话语。而且家长的脸上写满了要教育孩子而孩子却不听话的无奈。是啊,当学生的一般都听老师的话,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也是我们老师责无旁贷的事。可如何教育呢?如只是简单地进行说教,收效甚微,而要结合一些活动特别是学科教学,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有效地、合理地、贴切地进行思想教育,让思想教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发生悄然的变化,效果会更好。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都喜欢小白兔,无形中让学生了解做人要勤奋,“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白菜。”对懒惰的同学可以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明白今后要自己的事自己做。
   其实,各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只要我们充分驾驭教材,就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既不留教育痕迹,又让学生不会心存芥蒂,很自然地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尊重学生,以理服人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战争史就曾告诉我们:“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思想教育不同于打仗,是一种情感的教育,但是就选好突破口而言,却有着同样的道理。
  1.用长救失,有的放矢
   “学记”云:“知其新然后求其知”。班主任对教育对象应该建好一人一册的档案,胸有一本账。学生的思想、个性等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用其长,弥其短。这是思想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选好这个“突破口”,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如我们班有几个学生的家长比较宠,特别贪玩,爱打游戏机,但是责任心较重。于是我分别给予他们不同的职务,让其中一个担任小组长,负责组里同学纪律,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慢慢地改掉错误。
  2.巧借时令,抓住良机
   思想教育要抓时机,有时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一个突破口。利用节日进行教育,往往是难得的良机,如国庆节、教师节、母亲节等。结合这些节日,以写文章、画画、诗朗诵为主题开展活动,使学生既受到美好的艺术熏陶,又受到了生动的教育。
   如:在母亲节时,首先我给学生读了一篇散文《妈妈爱吃鱼头》又让学生讲了几个关于母亲的小故事。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母亲的生日,喜欢吃什么,在讨论中,有些学生沉默了,有些学生不好意思了,因为他们根本说不出妈妈喜欢什么,于是我接着说今天是母亲节,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同学们个个来了主意,这样几句话自然地教育了学生要孝敬父母,懂得为他们着想的思想情感。
  3.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学生是最容易感动的人,当学生为高尚的行为所感动,为某种公正的事感到义愤,或为某种团结友爱的场面所感染时……我把握时机,顺水推舟,加以引导,使一时激发和萌芽的道德情感得到认同、内化和升华,并支配自己的行为。
  4.积极鼓励,引导参与
   现在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不仅需要未来意识,更需要社会参与意识。班级思想教育应将社会作为一个落脚点之一。
   如,在班队会课上组织开展“我理想中的教室”“心理健康教育”等,既可培养学生崇敬美好未来的心理,还能引导学生形成多种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能力。
  四、淡化批评,以情动人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潜力,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一些消极因素。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很多,以“个别教育”为主,但对过错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注意淡化教育痕迹,宽容地进行模糊处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种都会在这种反应丧失殆尽。”可见,教师粗鲁的批评,不但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反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那么,教师应怎样对过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悦纳教师的批评呢?
  1.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事件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控制能力和道德经验,认识水平比较低,极易发生过错行为。“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学生,把学生的过错看成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如: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学生不写回家作业、学生打架等过错行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事情,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明白学生犯错的动机,可能学生仅仅是因为好奇而拿别人的东西去玩;因贪玩而不写回家作业;因争强好胜而打架;这些仅仅是小学生个性的小小缺陷,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去处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之,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的挫伤,教育的失败,甚至给学生留下终身难以弥合的痕迹。
  2.用沉默增强教育效果
   古人云:“爱之深,责之切。”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往往就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把犯错的学生叫到办公室里来,老师气呼呼地一坐,开始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地说教与批评,殊不知这样的说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逆反心理。从而削弱教育效果。因此老师不妨冷静下来,用沉默来增强教育效果。沉默无声,却可以传递各种情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一方适时沉默不语,另一方会被对方的沉默所慑服,从而顺从对方的意志。班主任个别教育时,恰当运用这一原理,可以增强威慑力,减少师生冲突,使学生在沉默中感到压力,消除对抗心理,这时班主任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3.用自身来塑形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以身作则。可见,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思想的教育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一个眼光都能对学生起教育作用。例如:某学生平时上课比较认真,可是这节课开了小差,这时,教师如果对他们微微一笑或者用目光暗示一下,相信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会静下心来听课。可见,教师本身就是学生认读的“天书”,学生会从教师的表情、动作、行为中获取信息,并作出相应反应,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用表扬来反衬
   小学生好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因此当学生犯错时,教师直接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不服气。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大部分学生的优点,来反衬个别学生的不足,从而使他们改正缺点。如碰到上课有人开小差做小动作,老师不妨表扬部分上课注意力特别集中的学生,开小差的学生一听马上会集中注意力开始听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便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无痕”的境界吧,但愿我们的思想教育也如春雨,悄然入土,无痕,却有声有色;无痕,却有滋有味;无痕,却如歌如乐,如诗如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90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