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有益

   摘要:学分制作为一种与学年制有很大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当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在学分制下,从教学运行组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和信息反馈体系三个方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36-02
  
   在充分认识实行学分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动适应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转到学分制的轨道上来,是确保学分制教学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学分制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分制诞生在美国,但作为其核心内容的“选课制”则起源于德国。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不同程度地采用选课制。目前,我国高校以学分制为主题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种教学制度能够保证一种探索自由和学习自由的精神渗透到大学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特点是:一是以学分表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分量,二是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包括才能、特长、学习基础与勤奋程度等等,三是教学计划具有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在学分制教学管理背景下,辅修专业、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等多种教育形式也得以实现。所以,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选择接受教育服务的权利的前提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构建的意义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学分制作为一种对原有教学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必然会对原有教学观念、教学管理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教师仍习惯于学年制按部就班、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部分学生以为学分制就是给他们更多的自由,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抓住学习机会,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此外,教学资源(师资、教室和实验设备等)的紧缺更是影响学分制顺利实施的“瓶颈”,所有这些问题对教学质量必然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充分调查,掌握学校、学院教学运行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探寻影响教学质量的难点和关键,从而建立从学校到学院、教研室(系)、教师到学生的全方位的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提升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为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为学校有效推进学分制的实行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对更好地保障学分制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学分制下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思考
  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既涉及学校的主“导”,也涉及学院的主“管”,涉及教师的主“教”,还涉及学生的主“学”,我们认为,要从教学运行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监督和信息反馈等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运行组织体系的构建。学分制的实行,对学校和学院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明晰的组织管理体系,特别是公共课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有序、有效运行,对全校教学有序、有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我们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以明晰“两条主线”的思路进行组织体系的构建,为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有效的保证。第一条主线是贯穿以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主管→教研室(系)主任→课程主讲教师→课程组教师为主构建教学活动工作线。学分制的实行,尤其是学分制下的选课制,给教学组织带来新的挑战,例如课程难排、课堂难组织、学生难管等,因此理清这样一条工作线至关重要。第二条主线是贯穿以学校督导→学院教学督导→教研室(系)→老师→学生→课堂监督和以教学服务为主构建教学管理的监督路线。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自由,但是如果学生认识不到位,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加强这样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学分制下,学生选课自由度增大,对教学质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单一的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存在局限性,所以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师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等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①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由教务处、学院和教研室组织完成,内容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准备情况等,采取教师自评、同行评、督导评、学生评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按照我校重点课程建设基本要求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每位教师的所有课程要求对网络平台教学资源进行建设。每两年可组织专家对全院的课程进行一次评估。③教研室建设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研室的组织建设、选修课开设、教学工作、课程、师资、制度建设、教改与研究等方面。可每两年进行一次。各项评估结束后,学院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
  3.教学质量监督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教学管理信息是反映教学管理状态的直接表现,为实现管理的及时有效,要特别注重教学管理信息的获取、反馈与收集整理。通过学生、教师等多方渠道获取教学管理的相关信息资料,针对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进行相关的调整,以确保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①完善、强化每学期开学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工作检查制。②坚持听课制。学校督导、教务处领导和干部、学院及教研室主任等,每个学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③建立教学督导制。教学督导由学校从学院、教研室(系)在职和离退教师中选聘精通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质量高、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督导员,他们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和信息反馈的工作。④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学分制下,原行政班级被打乱,要从新的选课班级中精选责任心强、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定期向教务处或学院真实反馈自己所在班级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建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其难度也很大。但它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监控反馈环节,及时总结并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昌昊.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周玲.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0,225(3):97-98.
  [3]杨同毅.学分制环境下基于对象的教学质量保障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9):50-52.
  [4]张秋硕.普通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建构与运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赵有益(1972-),男,甘肃会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数学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5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