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立杰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每个现代人的要求,数学课中也应不失时机的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学生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引导学生提高一般科学素养与社会文化修养,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其中具体目标之一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成为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知识成为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载体,而对数学上的重要结论发现的过程会显得比结论本身更重要。由于“结论”、“知识”可以传授和灌输,而素质和能力却只能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养成,过程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去经历。合作意识又是现代社会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我们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素质教学目标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我国现在有很多成功的教学模式,但在课堂教学中,每一种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它的局限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满堂灌”、“注入式”等现象如影随形,而且往往冠以“效率高”、“学生掌握比较扎实”、“双基牢固”、“学习成绩好”等美誉。有的老师害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干脆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用标准统一的答案代替学生的疑问,用自己单向的知识传授代替学生的主动学习,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做出独立的判断,陈旧的数学教学窒息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研究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研讨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学生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数学本身的发展,特别是数学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数学研究的方式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如机器证明、实验证明等研究方式正在蓬勃发展。这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要随之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新时代需要每一个公民要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做法
  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所以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三点去实现这个转变: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数学兴趣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过程。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这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敌人。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要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机会要均等,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2.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王国中去遨游。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有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因此,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实践和操作。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
  3.注重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这样几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因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是实现自主探究学习良好的组织形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种数学学习方式旨在凝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两方面的优势,发展整体的合力,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自主的、开放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在学生获得有限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是我们数学学习方式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综上所述,学生在共同体验、交流合作学习的同时,不仅丰富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己对数学的鉴赏力,而且会受到数学的熏陶,逐步养成欣赏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进而创造数学的良好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9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