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醉翁亭记》蕴含的“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胜斌

  【摘要】《醉翁亭记》是千古传颂的散文名篇。欧阳修的散文呈现出纡徐流转,抒情性和音乐感都很强的风格特色。在意境的描绘、结构的构建、语言的锤炼上都有许多精巧夺人之处,不愧为历代游记散文中的名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背景 意境 结构 语言 特色
  一、背景相衬之美
  优美的游记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令人赏心悦目。《醉翁亭记》用一个“乐”字贯穿全文,犹如金线串珠。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并未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是以第一段所勾勒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的。譬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是以前面的“林壑尤美”和“峰回路转”为凭借的。而第三段的滁人游,太守、宾客游,则以首段和二段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的映衬之下,滁州官民游乐于琅琊山的动人情景被多角度映衬出来。再者,首段的西南诸峰以环绕滁州城的群山为背景,琅琊山以前两个层次的景物描写为背景,酿泉以前三个层次的景物描写为背景,而醉翁亭则以前四个层次的景物描写为背景,显得别具一格,这样山与泉相依,泉亭相衬,加上太守“颓然乎其中”的醉态,就构成梦幻一般的优美境界。
  二、朝暮变化和四季变幻之美
  作者写山中景色,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先写早晚阴晴烟云变化,后写四时景物不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郁郁苍苍的林子本来笼罩着薄纱样的雾气。这时,经早晨初出的阳光一照,烟雾尽消,显出一片清新翠绿的颜色。而傍晚的时候,夕阳西下,暮霭升起,岩谷却变得一片昏暗。作者传神地写出早晚景色的不同,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又细,笔触如丝。不仅如此,作者还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进一步铺开来,描写了山间四季的景物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句句落实,一字不虚,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而且还抓住最富有特征的景色来加以描绘。
  三、动静对比之美
  作者在《醉翁亭记》中,时刻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蔚然深秀”的琅琊山是静态的,“水声潺潺”的酿泉则是动态的,山色苍郁悦目,泉声淙淙动听,对比相映,自成一趣。这是景物与景物之间动静对比,还有景物与人物的动静对比。夕阳息于山头是静,人影散移,纷纷暮归是动,静的景和动的人影交错相映。还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又唱又憩,又动又静。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所有这些对比,都显得错落有致,生趣盎然。因而,这篇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别具情致。
  四、匠心独运的结构美
  文章先从醉翁饮宴引出一个“乐”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饮酒微醉已含一点“乐”意,而作者又巧妙地将赏山水的乐趣寄寓其中。“乐”的内容用一种“乐”的形式来表现。醉翁心目中的山水之乐,隐含两层涵义:一是从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引发的乐,一是从太守与滁州人共享这一美景而产生的乐趣。接着在第二段,作者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以绚丽的笔触描绘琅琊山早晚和四时景物的不同程度,意在强调这里的山水是值得玩赏游乐的。段末从朝暮、四时的角度来小结一日之景和四时之景,并以“乐以无穷”作主观感受的总概括,这一无穷之“乐”,呼应首段的“山水之乐”,并引出下段对“人之乐”的记叙。第三段分四个层次先后描绘了“滁人游山图”、“太守筵席图”、“宾客欢饮图”和“太守醉酒图”。最后一段将太守之乐、宾客之乐和游禽之乐结合起来写。先以禽鸟之乐来衬托众人之乐,再以众人之乐来衬托太守之乐:鸟乐不如人乐,人乐不如太守乐,逐层递进,归于一点,突出太守之乐不同寻常,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一个“乐”字概括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整篇文章没有一层不含乐意,没有一段不为突出主题而写乐意。一个“乐”字将全文的各个段落、各个层次的文字贯穿起来。
  五、别具一格的语言美
  《醉翁亭记》这篇游记散文,由二十二个说明句组成,在句式的选择上很有特色。前半句是叙述或描写,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说明,通篇采用这种句式来写,运用灵活自如。有仅用一个说明句来阐述的,如“环滁皆山也”;有在描写几句归结的,如在“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的描述之后,以“滁人游”作结。
  总之,欧阳修是遣词造句的高手,其《醉翁亭记》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全文用了二十五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散文化,使文章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最为典型的就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两句,去掉“而”字,就变为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由于“也”字和“而”字的反复使用,回环咏叹,既增强了文章的韵味和节奏感,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铿锵悦耳、明快生趣,又利于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鸡川中学)
  编辑/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3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