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文彬

  摘要:体验式学习是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理论,可以有效地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通过体验式学习,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促进其精神构建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47-02
  
   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被某种知识所改变,但却极易因某种经历而变得不同,这也许就是“体验”的作用。美国人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20 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完整理论,他指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1]该理论已经成为很多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对设计和开发有效的学习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体验式学习通过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具体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是在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在培养技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方面,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一定的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全球眼光和开放能力,认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指导意义。这门课程具有突出的政治特点,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把它变成纯政治理论说教,而是应当将政治性融于知识性之中,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以丰富的人文知识背景、当代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取向、中国社会进步的鲜活成就等为坚实基础,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强,学习专业课程理解比中小学生快,但是对于条文性课程的记忆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基础课程兴趣不大。因此,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很多人因为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而厌倦,当时间上无法兼顾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时,便放弃公共课,这在普通高等院校中表现非常突出。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5号)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教司[2005]1号)也强调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2]当前,在05方案的指引下,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自主权尤其必要。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太多,理论、背诵让学生们望而生畏。[3]如果能够通过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观念,开启他们的潜能,并将这些潜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便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进而促进教学上的成功。因此,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情操、升华人格、发展能力和提高觉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2 体验式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教师要有自然大方的教态,举止得体,富有亲和力,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讲课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技术,声音洪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并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形成互动,驾驭和掌握课堂气氛,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教材中的知识当成固定的结论,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4]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认同。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观点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任何一种观念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我们无法简单地废除它们,只能通过辩证分析,提取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在不同思想观念的比较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用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才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
  持。[5]适当改变教学方法,从旁观者知识观转向参与者知识观,将新型的教学理念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通过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实践方法:
  2.1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内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样化,应在课堂内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案例教学的模式,设置应景适时的教学情景,发挥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注重讨论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确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做到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针对学生能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达到知、信、行的统一,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选择新颖的材料,吸引学生参与体验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教材落后于时代发展,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强,缺乏针对性,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片面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6]如果教师一味注重 “以本为本”,教学将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7]因此教师可选择具有新颖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求知,以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可以打破教材顺序,分专题讲解,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主线,寻找学生最关心、最希望了解的事例,结合教材知识点逐层进行讲解。这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缩短了理性认识与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加速学生知识的内化,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其次,组织讨论等师生多变互动的教学形式。教师的任务是精讲、提供学习资料、指导释疑,使学生在选择、探究和自我超越中体验到学习的兴奋与喜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或演讲,或辩论,或做时事报道,或小品表演等,主要是通过各抒己见,讲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们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空洞、乏味、抽象,而是实实在在、具体的,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节时,可以先放一段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录像材料,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分小组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把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在互动与交流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对学生所讲内容加以补充、修正与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2.2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推演与补充,同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堂外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全面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以及进一步外化为学生的具体行为实际。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然而时间是有限的,为了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延伸到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予以补充。如指导学生课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并写成读书笔记。虽然每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通过阅读原著,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激活思维,提高知识储备能力。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部分学生到革命老区或实验型社区参观,使学生们通过感观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课外活动是影响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对突破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起到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但是组织课外活动必须注意效果的反馈,引导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回顾并写出实践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取长补短、督促践行;也可以使教师根据掌握的情况,鼓励学生在行为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在接受式学习中,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在体验式学习中,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求知,是自我探索的行动,需要学生亲自实验、研究,教育不是简单的“告知”和 “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主动去建构的过程。在求知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去感知,教师的责任在于放手让学生去“亲历”知识,引领学生在“亲历”中“心领神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合理、适时地设置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以问题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体验训练为主线、以习惯方法为保证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并最终促进其精神构建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D. A. 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M]. 王灿明、朱永萍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芮红磊. “05方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3]Cunnings Worth. A.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 [M]. Oxford: Heinemann, 1984.
  [4]田国秀.刘瑜.体验式学习视角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1).
  [5]李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的思考[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5).
  [6]王克.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7]姜美月.探索思想品德课活动体验式学习[J]. 基础教育,2009(1).
  
  作者简介:张文彬(1980-),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7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