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雄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和传统数学教育模式和观点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没能适应和完全转化新课改的教育方法。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没有很好的学习效果。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所以,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改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由于新课改的推行,初中的数学教育倾向了两个方面:一是没能转变和接受新课标规定的教育模式,二是全部应用新课标的教育方式,将老的数学教育方式完全抛弃。[1]初中是需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但并不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否定。新课改是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革除其弊端,是对以前成功经验的推广,需要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新课改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
  2.新课改的实行,让很多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传统的板书应用。多媒体是新课改的一大表现,也是教学的一大进步,比传统的板书更加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很受学生的喜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而且多媒体教学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快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2]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制作精美的PPT让学生应接不暇,反倒让学生没有时间接受,缺少时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很多学生反映,老师用多媒体上课时,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只有让教师和学生同步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没能完全转变教学思维,教师是要时刻学习与时俱进的职业,[3]如果抱着那些陈旧知识,那就无法适应现代教学,要始终保持着教学的创新和转变理念,很多教师没有完全领会理解新课改精神,没有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相关理论,只是进行了几次培训,听了别人的几节示范课,就以为真正地掌握了新课标精神和教学方法。不管什么课都让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学习,几乎失去教师主导学习的作用。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新的数学教学方法是老师和学生在一种沟通、合作中对知识进行传授和学习,因而要求老师应保持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4]让学生不再是枯燥孤独的学习者,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教学是课堂上的平等交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这样就达到了新课标要求。
  2.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是老师结合数学学科和教学实际设计出来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所占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以及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便学生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和教师的交流合作。让教师做真正的引路人,学生做真正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学习者。
  3.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声像俱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的确有很多优势,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直接化,加深记忆等优点。尤其像数学这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言,具有更强的使用价值。但是如果教师使用不当,多媒体会给教学带来许多负面效果。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效办法。
  4.教师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的要求。在新课改的数学教学要求中,新课改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所以有的教师就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了,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任由学生“自主探究”,扩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削弱教师在课堂中重要作用。还有一点就是,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探究性学习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存在为了体现新课标,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看书、提问、互相讨论,出现了教师授课过少的现象,导致学生真正思考探究的不多,因此要准确地理解自主学习的理念。
  虽然新课程在数学教育方面还是个新的课题,但是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出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模式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和学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微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2]宋成学.初中数学课堂师生和谐的有效性思考: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3]古良忠.有效性: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参考,2007(10).
  [4]胡小娟.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08(14).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葛家岔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7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