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奎科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思维、创新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观察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有认真地观察,才能准确地认识生物种类,了解生物形态、结构及功能,从而取得实验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才能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热情,在观察某对象之前,可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导言引语,演示实验等观察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实验内容时,在上新课前演示了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插人收集氧气的导管口,木条复燃了,并及时提问:这有趣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说明什么道理呢?这样的导人,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产生了想弄明白,想看清楚的强烈愿望,希望参加到生物实验中来。
  二、明白目的,突出观察重点
  只有目的明确,目标清楚,观察才能抓住重点,注意力才能集中到有关生物上来,思维和感觉才可紧紧围绕被观察的对象,流下深刻印象,从而得出合乎实际的判断,达到实验的效果。如“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实验”,目的是学会制片及认识细胞形态。观察的对象是洋葱表皮和人口腔上皮细胞,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时应强调观察的目的,重点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而对于洋葱鳞茎形状、颜色、着生方式、碘酒的浓度等是次要因素,不属于该实验观察的范畴。
  三、指导实验,培养观察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将使学生终生收益,实验课同样如此教师要精心指导,叫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的观察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一般生物材料的观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按顺序观察。一般对于生物实验材料,按其结构和外部特征可以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从局部到整体,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观察;按生物所处的空间,可以从远到近,从大到小观察;按生物出现时间可先后观察,先营养器官后生殖器官等等。如“观察根尖的结构”实验,可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顺序。先观察小麦或蚕豆幼根和根毛,并要求学生说出根的功能,再找出根尖,用刀切下根尖制成装片,从宏观上认识根尖组成,进而深人微观,按从下到上顺序,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一成熟区,重点是观察根毛,并对照挂图、课本插图、根尖永久切片,认识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2.用对比实验进行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实验中运用对比引导学生在观察各种生物时,学会从特殊性中找出普遍性,将近似的属性相同的生物进行比较,抓住事物的本,找出不同生物之间的异同。例如: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形态差异”实验,比较“五类脊椎动物心脏及血液循环”的实验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区别”等实验,都是通过对比观察的出结论的。
  3.跟踪观察。有些生物实验受季节、空间、环境条件限制,必须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观察。如蛙的发育,鱼的繁殖,种子的萌发,鸟类筑巢等等,需要长时间、多地点跟踪观察,可吩咐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和路线,按计划跟踪,达到全面、完整地认识生物的性质和生活特征。
  四、营造观察的条件,增加观察机会
  积极营造观察的条件,创造实验观察机会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方面,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增强感知的机会。
  1.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开足开全分组、演示实验。除做好规定实验外,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让学生思考和观察的实验,通过课外活动、科普讲座,开放实验室等形式来增加观察的机会,强化观察训练。如制作叶脉书签时观察叶脉,制作昆虫标本时观察口器和触角,制植物标本是观察叶形、根系、花序等等。
  2.用多种媒体,增加观察机会。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挂图、模型、录像等教具,提供丰富多彩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思考。
  3.适时准备实脸材料。有些实验受季节影响,如冬天看桃花,夏天看竹笋,但实验又不可缺少,因而夏天材料必须在春天给以准备。如小麦花、桃花、油菜花等必须在盛花期给以采集,制成浸制或干制标本,以保存备用。
  有些实验受时间、水分、温度等条件限制。如草履虫、水螅、葫芦鲜、地钱等可以在校园内建立生物园地和生物角。种植有代表性植物,养殖有代表性动物,也可制成标本,供学生随时观察。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观察,扩大观察的范围,开阔学生视野。
  五、观察与能力培养相互结合
  我们要善于因势利导,提出实验观察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触、摸、闻、嗅等感觉,化感性为理性,把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动手制作、独立设计等各种能力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如我在讲“导管的输导作用”一节,我把树枝插在红色液体中,过几个小时取出,先让学生切成段,观察横切面,辨认红色木质部,再观察木质部的纵切面,并提出观察思考题(1)为什么只有茎的木质部被染成红色,而茎的其他部分没有染红?(2)木质部中是哪一部分结构来运输红色液体的呢?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地观察,看到木质部一条条红色的短线,进而启发学生思考,终于找到问题答案: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来运输的结论。
  再如“观察蛆绷实验”。我先让学生对照实物,带着几个问题去仔细观察蛆绷的运动和外部形态,然后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看挂图,组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最后教师归纳、纠正、小结,得到蛆绷适于穴居生活的特征的结论,达到了培养多种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的目的。
  总之,观察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认真做好实验观察,培养观察习惯,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是提高生物实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所有生物老师应积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为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章国灿.论新课程下生物教学中的导[J].教学与管理.2005,(28).
  [2]左洪儒,王广志.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0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30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