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拓宽途径 形成网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瑞明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不断增多。由家庭教育缺失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我们要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提升大教育、构建大和谐的一项系统工程,整合多方面力量,多策并举,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活;教育;机制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大批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由于他们长期缺少亲情,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监护。两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都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在长期情感缺失的影响下,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甚至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儿童”已成为拖教学成绩后腿的一块“心病”。
  (三)行为出现偏差,违规违纪现象多
  “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关爱“留守儿童”的应对策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建立起多方面、多元化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一)家长要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一方面,要主动与子女的老师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避免家庭教育出现“盲区”。另一方面,要调整好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特别需要学校师生的关爱。一是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办好“教育阵地”。专设心理教育老师,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二是发动教师当好“临时爸妈”。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方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在学习上悉心辅导,在生活上热心照顾,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在交往上给予鼓励,确保这些学生安心学习,开心生活,健康成长。
  (三)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鉴于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隔代监护和亲戚监护的种种局限,政府应适时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修改户籍、借读等方面的歧视政策。特别是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打破包括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在内的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解决农民工流动子女受教育问题,从源头上杜绝留守儿童的产生。同时,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33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