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明玉

  摘 要:英语是初中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兴趣是先导,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课的关键,所以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兴趣培养
  
  新课改后,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有了很大的变化,内容的趣味性增强了,并与科学性和实践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学也应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依托,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育人品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饱满并持久的热情投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在长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有很强的“亲师性”,他们会将对老师的喜恶直接投射到该老师任教的课程中去,他们可能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以极大的兴趣积极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去,反之,则亦然。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真诚的微笑,善解人意的眼神和耐心的讲解,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授课风格,细致的教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来感染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做朋友,使其真正爱上英语课程,积极推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许多学生是在初中才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的,英语课程对他们来说是一块又硬又难啃的骨头,很多学生一上英语课就异常紧张,一被提问就不知所措了,导致课堂气氛呆板、死气沉沉。但如果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学生会从内心上把老师当做朋友,面对一位好朋友,学生是不会那么紧张、那么惊慌失措的,这样在无形中就消除了老师与学生的隔膜,解除了学生的思想包袱,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创设有趣的情境
  新教材中就设计了很多小情境、小故事,教师只要以教材为依托,紧扣学习主题,发散思维再导入新知,巩固和复习时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如,在教学have/has been to...(去过某处)和have/has gone to...(到某处去了)的运用时,这两个句型较为复杂且容易混淆,在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来巩固温习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将全班分成三个区域,分别假设成Shanghai,Hong Kong,New York三个地方,当老师走向Shanghai时,学生可回答说:“Our teacher has gone to Shanghai.”老师到上海后,又向Hong Kong走去,这时学生说:“Our teacher has been to Shanghai,but now she has gone to Hong Kong.”然后,再用其他地点反复演示,就这样,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了运用和理解句型。
  三、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而且把英语教学仅仅限制在教室内,不仅忽视了初中学生特有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而且也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持久性。课外活动是能够调动一切外围积极因素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学到很多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在教室内无法锻炼到的能力。初中学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就是因为他们在该成长阶段喜动不喜静,渴望走出教室,钟情于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异于课内的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所学的知识也吸收得特别快,英语教学当然不能错过这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将英语课堂搬到室外,开展一些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活动,以弥补英语学习运用环境的不足。如可以定期举办英语俱乐部,将课本上的知识融入俱乐部中的人际交往中;举行英语歌曲演唱会,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初中英语课程有关的英语歌曲,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掌握该歌曲中的知识点,然后举行小型的演唱会,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热情、创新精神和细致的准备来想方设法调动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英语课变成最有趣、最活泼、最受学生们喜爱的课程,让学生做学生的主人,在学中乐、乐中学。
  参考文献:
  [1]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科技风,2010(16).
  [4]王黎丽.兴趣教学的魅力[J].青年科学,2009(11).
  [5]李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科学大众,2009(04).
  (作者单位 安徽省无为县第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6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