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润物无声 用爱心播种希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燕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中逐渐重视起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和教育,其学生的德育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全面管理者,班级集体的首席组织者和教育者,不仅应该以管理班级为己任,更应该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逐渐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和接受德育教育,构建以德育为教育主线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体系。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当今社会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确实德育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人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初中班主任,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德育班集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生修养、德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爱去播种希望,收获希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德乃国家之基也”的理念,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我行为。
  一、以身作则,感悟学生
  初中生由于年龄问题,对于某些事情还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模仿身边的人和事物,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其教师的一言一行,思想品德对学生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感悟学生,让学生明白事情的对错,人性的重要性。如:班级中最为常见的环境卫生、帮助他人等,班主任可以从自身做起,对于垃圾,无论是教室里还是校园内,见到垃圾都捡起来,美化校园,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悟学生,让学生从随手捡垃圾开始,逐步培养其自我约束行为。电视曾经报道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为了教育学生爱护学校公共环境,每天拿着扫帚穿梭在学校各个角落,看见卫生不好的地方就动手去打扫,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自觉地动手,维护环境,约束行为,提高其思想品德。有的时候动作行为能够更好地去感悟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班集体。
  二、加强沟通,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构建和谐班集体,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在教育发展历程中处于青春期,最为敏感的时期,其失利的引导有可能导致学生终身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和谐、有效的班集体,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喜欢与自己交流,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德育结合心理教育,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方案,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其自身的心理素质,现代人的观念,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风险意识并正确面对,加强其自信心、毅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各方面的德育教育。如:为了给学生施展发挥自我的平台,在我校有个传统的活动“戏剧大舞台”,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学生模仿制作脸谱,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指导学生排练等,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此外,还定期举办“诗歌朗诵”“运动会”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
  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双管齐下,约束和提高学生自身行为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地方,除了学校,其另外对学生影响较深的就是家庭,尤其是其父母对学生的发展同样有着较深的影响。抛开遗传因素,初中生的特殊阶段,对事物的好奇,辨别是非能力的欠缺,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共同研究、探讨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双管齐下,让学生对自我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提高。双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德育品质。如:教师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定性的、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发展特点,一对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对症下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我。在此,班级可以定期举办家庭合作活动,像“你说我表达”“绑腿百米赛”等等游戏性的活动,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双管齐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案例不断地约束和提高自我素质行为。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茁壮成长,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适合学生德育发展的和谐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册,人大复印资料[M],2006(5).
  [2]祁鑫胜.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M].山西教育,2007(17).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6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