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尊重让阅读感悟别样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湘红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生本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和自主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像“学困生”和“小调皮”们那些极富生命活力又具不同个性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也会带着自己的关注、兴趣、知识、经验等参与学习活动,有时甚至发表“异言”(字典语义:表示不同意见的话),提出新奇而有价值的问题。面对学生的“异言”,教师要用“尊重”去善待。
  二、案例描述
  1.循着“预设”探究文本
  我教《诚实与信任》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而后“顺藤摸瓜”,抓住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个主问题,直奔文中点题的中心句――(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随后,我让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我给小红车主人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学生们带着问题读文,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思考后,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生1:从“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可以得知这是一个漆黑有雾的夜晚,恶劣的环境潜藏着出事的隐患,出了事并不能完全怪作者开车不小心。
  生2:从“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看出责任不完全在“我”,小红车的主人也有一部分责任。
  生3:我认为,“主动留下电话”给陌生人――小红车的主人,说明“我”信任他。
  ……
  学生们都在用文中的文字和自己的理解来赞扬“我”的诚实和信任。一切都按着我课前的精心预设在进行着,我很欣喜地提炼出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语加以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感悟到“我”不仅诚实,还很信任小红车的主人。
  2.“老师,我有不同意见!”
  课文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我和小红车主人打电话的内容。接着,我趁热打铁地引导:“看来,同学们都一致认为是我的诚实和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换来了他的理解和信任,所以他打来了电话。同桌两名同学可以分角色练习‘打电话’,感受和讨论小红车主人为什么要感谢我?又要感谢我什么呢?”同学们又开始投入地读文和探究了……
  学生们读完书后,我让同学们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大家纷纷举手,我先依次请了前面的三位同学谈感受,个个发言都答在了“要点上”,我便小结三位同学的发言:“大家都谈到正是他们这种彼此的诚实和信任,使一场矛盾和纠纷化解了……”
  我的话还没说完,“小调皮”魏×就一边高高地举起手一边大声说:“老师,不对!我有不同意见!”说着还索性站了起来。我立刻点头示意他说。他激动地说:“老师,你说错了!我发现文中的‘我’并不是真的信任小红车主人!”我听了,心里有些疑惑:“噢?那就请你说说理由吧?”魏×得意地把头一扬,一本正经地说:“文中‘我’在打电话时讲了――‘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物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如果真正信任小红车主人,为什么要说让他把购货单据寄来后再寄钱去呢?”
  3.源于尊重“辩”出异彩
  一连几个学生的争论和发问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波澜,虽没有定论,但他们的多元理解,却给了我启示。我想:这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探究的愿望如此强烈,更需要正确地进行引导才行!对,要尊重学生,也更要尊重文本。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来读读小红车主人的话语――“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从小红车主人的话语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得出――“我”留给他的是诚实与信任。)我又顺势问道:“那么,如果文中的小红车主人真要认为‘我’对他是不信任的话,他还会这样去说吗?”再一次促使学生们理解、思考和争辩――
  此刻,“向小红车主人要单据”到底能不能证明作者是否“信任”还是“不信任”已经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老师的尊重,引导和激励下能够自主阅读,积极探究,多元地理解和感悟文本,经历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生成了智慧,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
  三、案例反思
  课堂上,教师的尊重、信任和激励让“小调皮”学生的“异言”变成了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了让教师也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打乱了教师原有的教学预设;但却给课堂带来“生成”的契机,挑战了教师教育和教学的智慧,从而营造了一种积极主动的课堂探究氛围,激活了师生创造的潜能和思维的火花。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像这样的“异言”和珍贵的瞬间是非常多的,但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被我们统一的要求和规范的答案所扼杀,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就淹没在了教师的威严和专制中。这节课,促使我深深地思考并有所悟: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时刻提醒自己,多用“尊重”、善用“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和自主性,尊重和珍视学生的多元理解和感受,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甚至是“异言”,那么这样的“课堂精彩”一定会常常引发生成,并会悄然而至的。
  参考文献:
  [1]鞠勤.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小学语文.世界知识出版社.
  [2]江苏教育,2010(6).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8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