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爱君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新课改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好的组织教学和策划各种活动的能力,为学生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教师再把当今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得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一、教师角色的主动转变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就在于把不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发展状态的研究。但在新课标下,“传授者”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自我建构的过程。面对课堂中生成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摆脱教书匠的角色,把自己变成课堂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并且国标版教材增加了很多新内容,这也需要教师去学习、研究。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时刻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用儿童的眼光活用教材”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遇到问题的认识。
  实施新课改数学教学,绝不能因教师的准备不足成为一块短木。通过我们的互相听课从而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一点推动、一点激动、一点感动,可也存在学生有一些被动甚至懒得动,直至最后不动。这说明,我们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准备还是不足的,对其落实在学科和课堂上的困难是估计不足的,对其研究的力度是不足的。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应付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有观念没行动,有认识没技术的有心无力的局面,应值得我们深思与改进。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主阵地,学生接受知识主要取决于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合适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去学习、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课的教学,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三、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组织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1.注意形式多样。如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或市中心交通状况,对各段时间内各种车辆、行人来往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分析、了解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2.注意多人合作专题性实践活动往往是比较繁琐的事,学生单个难以完成,因此,我们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团队活动,让学生互助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小组或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
  3.讲究多方效益实践活动不能单纯着眼于数学知识本身的应用,还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在讲授截一个几何体时,我们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让同学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截面的形状,使学生从实质上掌握了截面的本质属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合理使用教材
  《课标》指出:学生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之一。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材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在把握教材教学主旨的前提下适当的改动并不会影响教学,更适合创设整个课堂情境,有利于学生接受。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段娟.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与启示.中小学教材教学.
  作者单位:徐州市丰县常店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0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