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拓宽思想教育途径,创新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林毅

  摘 要: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就要考虑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
  关键词:德育 体现 框架
  
  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已经抵御不了现实的冲击而轰然倒塌,新体系的建立又需要时间的积淀,面对80、90后的学生,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经验都达不到预期的效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切实围绕更新德育观念、拓宽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采取新的策略,注重在德育的实践性方面做文章,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体现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加强实践育人
  突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医学职业学校离不开实践性教学,一要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勤工助学、临床实习等,使学生亲身实践到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明确就业的路径和危机感,增强就业竞争意识从而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教真人、做真人、教真事、做真事,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憧憬,构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充分体现德育中的尊重与塑造,完善品格教育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书易而育人难,难在育人是一种品格教育,是一种塑造完善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工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兴趣爱好、关注能力倾向、关注价值观取向。尊重、关注、塑造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教真育爱,才能够很好地把教育与80、90后学生的尊严、自由、“非主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转变角色,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感化与内化功能
  教育不能搞机械化生产“一刀切”的单一目标教学。80、90后的学生更加需要尊重和理解,教育者要在坚持遵守和把握各种政策和制度的条件下,实施人性化教育与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性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育方法,克服德育工作居高临下的说教、批评处罚、硬性灌输等方法,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要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获取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心理动态,做到换位思考,情感交流,价值共享。既要做到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注重心理咨询,构建团队意识,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使之懂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懂得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和谐发展。
  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构建适应网络时代新的德育框架
  在信息科学大潮涌来且泥沙俱下的时候,我们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这个仿真世界,要利用网络的广阔性、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和全方位刺激性的特征来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建设体现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精品、特色网络文化主阵地,把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时尚元素、专业素养有机地融于网络之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读性、服务性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宽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空间,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让网络德育走进中专学生的生活,指引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方位网络化教育空间,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五、构建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以职业道德为目标的德育教育框架
  德育既是整体化目标的培养.更是个体化目标的多元教育,是一个集生活教育、体验教育、主体教育思想于一体的社会教育体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教育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史教育有机结合,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建立公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充分发挥家庭亲和性作用,进行精神上的引领和情感上的支持。充分体现社会的实践性作用,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卫生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3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