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情感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立华 冯延忠

  摘 要:教育是以“动之以情”的方式让学生“晓之以理”。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搞好教育的前提。教师应该公正、平等、客观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不能一味地凭直觉、凭经验去训斥学生,妄下断论。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情感交流 教育教学 重要性
  
  学生教育,实际上就是用“动之以情”的方式让学生“晓之以理”,让学生能够改正其错误,发扬其优点。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乏味的教育,是僵死的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先进设备进入了学校。但是,无论它们多么先进,功能多么齐全,也替代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人毕竟是生活在社会中,不是生活在机器堆里。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良性的。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认可,表示赞赏。与学生交往气氛活跃,充满友好与鼓励。结果学生乐于接受,并且心情舒畅。同时这种情绪又反作用于教师,这样的学生,教师乐于教,乐于解答和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师生间这种良好的情绪不断交流,不断提高,使师生的隔阂(年龄差距、地位不同)越来越小,感情越来越融洽,最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于是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学生都能够心领神会。教师也同样会对学生体察入微,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一些细小的变化,做到询问教导,防微杜渐。另一种是恶性的。教师看待学生只凭主观印象,不调查、不分析。因为学生以前曾做过错事或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一有错事就首先找到他的头上,他成绩稍好,就怀疑是抄来的,对他们冷嘲热讽,打击挖苦,即使口上不说,心里也厌恶,对这些学生出现问题没有好脸色,也懒得去细问明查,甚至轻率地下结论:说他们天生愚笨、恶习难改。结果学生因教师的态度恶劣而痛恨教师,破罐子破摔,凡事对着干,老师说一,他偏说二,老师刚讲了要遵守纪律,他背后里就起哄闹事,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同样的要求,结果也有好坏之分。一个班级的学生,老师往往不自觉地分成好、中、差三种类型,学生的表现不同,使老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存在着差别。一般说来,老师会不自觉地多关注好学生,与这些学生交往,老师往往是和颜悦色的,对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总是态度积极,仔细解答。老师的这些表现,是对学生的肯定,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对老师所教的课感兴趣,甚至对老师的一些习惯性动作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是省心且放心的。对于所谓的差生,老师大多比较重视关心,与他们接触交谈也较多,对他们的情况比较了解,有错误能发现,有优点能发掘,教师的温暖能感染这些学生,使他们在感动的基础上,立志改过。话剧《救救她》中方老师教育李晓霞,首先是去了解她的情况,了解其犯罪行为,了解其心灵创伤,深入细致地体察其犯罪的处境心态,考虑其改过的实际困难,设法为其转变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挽救了她。所以教育这类学生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避免情感上的恶性循环。许多老师大概都有同感,那就是表现差的学生性格大多数很怪异,自制力比较差。而他们的这些缺点正是由于长期在感情上得不到温暖,在学习上得不到关注造成的,对于这些学生,只要教师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考虑,给他们一点温暖,他们就会感激得热泪盈眶,对他们多一份谅解,他们就会死心踏地地听你的一切教导。由此看来差生转化并不难,关键是要有一颗爱心。然而真正遭冷遇,被忽视的是中等生,他们在班中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壮举引起人们的关注,班级中有他没他好像无所谓,他们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得到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只是形式上的,根本触及不到他们灵魂的深处。既感受不到真情,也遭受不到打击,像一潭死水,消磨了学生的进取心。这种缺少情感交流的交往,激不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这种不冷不热的关系,使师生之间更加生疏,他们对老师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希望之灯因没有教师的爱生之火点燃将永远不亮。所以倾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面对的。
  人的情感问题是有倾向性的,作为教师就必须公正、平等、客观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不能偏爱某些学生,也不要忽视某些学生,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照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他们都感觉到光明,感受到温暖。其次要分析学生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学生知道你对他所做的事早已洞悉,从轻处理是为了给他“留面子”。谅解和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会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比批评和惩罚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也应想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学生能够接受。
  作者单位:①山东益都师范附小
  ②山东青州职教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3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