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课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因素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和平

  一、研究目的
  针对学生因恐惧心理而产生的影响,有的放矢地消除和克服这种心理。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逸夫中学初二、初三部分学生410人(男生246人,女生174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事先拟定问题制成问卷,发给学生进行调查,并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询问有关情况。
  (2)观察法:对体育课教学进行系统详细观察,统计并了解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过程中所出现的恐惧心理及其影响原因。
  (3)实验法:通过对不同年级,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方法,不同的心理辅导所产生效果不同。
  (4)查阅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三、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
  1.中学生对体育课教材的选择性的调查
  中学生对教材内容具有选择性,男生喜欢球类及武术,女生喜欢软式排球、羽毛球游戏和舞蹈等。男女孩子大都喜欢进行游戏和一些小型竞赛。但他们对体操和田径兴趣较小,尤其对田径中的中长跑有很大的畏惧心理,同时也有些学生寻找理由躲避上体育课。
  2.对各项目产生畏惧心理的人数和比例的调查
  在中学体育课中,经常会有学生对练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时,犹豫不决,欲动又止,面有难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对所需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动作有惧怕心理时,往往逃避练习,有时出于责任感或某种动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时,只注意自我保护而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结果产生错误动作,最终导致练习失败甚至出现伤害事故。这种畏惧心理,表现为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等,直接影响着正常的教学法。
  那么,中学生心目中最大的“拦路虎”是什么呢?
  调查结果显示,有两个方面:1.技术动作较复杂,且有一定的危险性;2.学生自身缺乏勇敢、果断、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3.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带来锻炼的消极情绪,学生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的影响。一般来说,所有的恐惧情绪都伴随着身体紧张的现象,当恐惧情绪超过了最佳唤醒水平时,这种伴随而来的紧张就转变为精神质行为了,这时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出现暂时性的功能,产生负诱导作用。
  调查发现,引导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虽然复杂,但主要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在体育教育中,有些项目技术较复杂,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对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如体操中的支撑跳跃。有些是因场地设备器材等条件不够完善,如球场太滑,跑道不平整。这些客观条件易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完成动作时不能放开手脚。
  (2)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恐惧有时是学生自己造成的。有些学生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已能完成动作,并且表现出果断和热情,但当他一旦在某一技术环节出现问题,自身受到刺激,从而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例如:①看到别人跳跃摔倒;②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时,因步频不快而摔倒;③跳高时起跳点和横杆的位置关系处理不当而摔在沙坑中;④跳跃项目因落地不慎而出现伤害事故。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影响练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练习时,因观众在场,也导致了一些学生产生恐惧感。在心理学上,将这种影响称之为“列席效应”。在练习中有自己敬仰和熟悉的教师、陌生的听课者、异性同学时,学生练习时失误的情况较多,其比例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待观众和环境喧闹方面,男生比女生在心理上较稳定,而女生喜欢在观众少且比较安静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因此,对于男生来说,观众精神上的支持、影响是一致的;而对女生来说,这个因素是应激性的,女生大都否认观众精神上的支持是调动他们能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从统计结果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练习时都不喜欢旁边有其他人,显然围观这个因素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紧张。
  4.恐惧心理的克服
  在练习中,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办法和措施很多。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模拟训练、系统脱敏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念训练、暗示和催眠训练等。以心理为基础的训练方法旨在补充学生的身体训练,并把心理和生理过程融合于更加系统的各项运动教学训练之中,这种训练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调节那些影响最大竞技能力发挥的紧张和恐惧,训练重点是促使学生通过几种适合自己的需要和心理能力的方法来改变对练习的过度恐惧和外界引起的心烦意乱的反应。基本过程就是使学生从受外界控制状态转移到自我控制状态。我们对克服恐惧心理作了一次调查,见表2。
  注:打★号者为心理学方法(146人占41.6%)
  调查表明,分别有16%、12%、11.1%、2.6%的学生回答用回忆、想象的心理方法来克服恐惧,这些及简单的鼓励做法,都是克服恐惧心理的重要方法。这表明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训练方面应像在身体训练中那样做出努力,应当将心理上的“力量调节”和“柔韧训练”作为一个“附加项目”得到重视。
  在作了调查后,也在上课作了对比实验,即初二、初三四个班上跳山羊课,把四个班分为不同的两对实验班(初二1班和初二2班、初三1班和初三2班)。在1班中采用分解教学法,且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1)练习助跑;(2)练习支撑;(3)练习落地。但只采用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解法,只是先告知“你不用害怕,没什么可怕的”。也只是做常规保护。结果班上只有25%顺利越过,5%左右动作质量较高。在2班采用同样的教学法,配合意念想象训练、自我暗示、集中注意力训练等心理辅助练习,同时采用大量的保护措施,80%的同学能成功越过,且有15%的同学动作质量较高。因而,学生宁肯让恐惧伴随自己也不要听这样空洞的指示。在某些情况下,教师都忽视了学生的担心,或将他们的担心看成是可笑的,而一味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或许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有所帮助,但对学生持久的帮助将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结论与建议
  1.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时是普遍存在的,在技术复杂、危险性较大的运动项目中,产生的比例增大。
  2.恐惧心理是阻碍学生发挥其全部潜力的最大障碍,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作的完成。
  3.克服恐惧心理最终只能靠学生本身,靠他们自身采取某种心理办法。教师应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改变以往那种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漠然态度,积极引导,让学生采取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克服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逸夫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3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