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是啊,为什么不是父亲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雨辰

  《想北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文章第三段这里我不理解。课文写道:‘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作者说他爱北平近乎爱他母亲,为什么不是父亲呢?“可不可以是父亲或其他亲人?他爱他父亲吗?”
  说实话,这一连串的问题,中心只有一个,即作者把北平比作母亲,为什么不是父亲?这个问题备课时我就有准备,只是上课时学生思维没有触及到,我就没打算讨论这个问题。我在表扬了他认真读书,且勇于提出问题后,及时对全班同学追问了一句:“是啊,为什么不是父亲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几分钟后,我要求学生回答。甲同学说作者写北平的特点时贴近生活,比如写他的花多菜多果子多,生活中的东西跟母亲近些。所以就写了母亲,这跟爱不爱父亲没有关系。乙同学说母亲养育了作者,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另一同学抢白他说,母亲养育了作者,难道父亲就没有养育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丙同学说可能是作者有恋母情结吧,其他同学大笑。我说同学们展开联想不错,但一定要紧扣文本。丁同学说俗话说祖国啊母亲,就是把祖国比作母亲,北平又是当时的都城,加之又是作者的故乡,把它比作母亲合情合理。
  这时,我觉得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深入体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时机已经到了,就要求同学们一起读下面一段课文,“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同学们读完后,我提问,作者说他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自己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哪个同学说说“黏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一同学说“黏合”在这里是水乳交融的意思。同学们都觉得这个解释不错,我们就认同了这个意思。我说作者的心灵与北平是水乳交融的,就像他爱母亲一样,也是水乳交融的。不管北平是美还是丑,是先进还是落后……就像作者对待母亲一样,不管母亲是美还是丑,是年轻还是年老,总之,作者对待北平就像对待母亲一样,能包容她的一切。再加上北平城与众不同的四个特点,作者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同学们觉得作者说出来了没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理解了。
  可是,这时偏偏有个同学说,老师,我还是不理解最后一段“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中,“要落泪了”怎么理解?他说一个几十岁的男人,写篇散文,就要落泪,有点说不过去;他还说我读了几遍,就是没有落泪的感觉。老师,你说说这是为什么?我说同学们谁能给他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就是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替我解这个危。于是硬着头皮点一个同学起来回答,他也说作者一个大老爷们,写篇散文还哭,矫情。同学们又笑了起来,我觉得机会来了。我想这与作者为什么把北平比作母亲结合起来,不是更好理解他为什么落泪吗?于是我耐着性子说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来谈谈?叽叽喳喳的声音渐渐地小了,教室里陷入难得的安静。
  我说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组织一下语言。谈谈自己的看法。戊同学说,老师,你昨天说作者那时人在济南,而北平已经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作者把北平比作母亲,一个儿子亲眼见到自己母亲被外人蹂躏。而儿子却无能为力,其情何等残忍,我明白了作者这时说“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时的感情了。他的话一完,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4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