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个性化 语言要先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柱山

  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语言作为作文的构成元素,在准确、明晰和动听中传导着情感。好的文章要有鲜活的写作素材、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构思,而这都要以语言为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章,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好的文章。可见语言在作文写作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怎样的语言才是富有独特魅力、个性化的语言呢?
  
  一、个性化的语言是生活的语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媳妇虽巧,但无米怎能为炊,最后只好围着锅台干着急。看来即使是“巧妇”也得有米才行。这就好比学生作文,“没有内容可写”,即“无米为炊”,那我们的“小媳妇们”(学生),要尽显“厨艺”(写作),就应该先解决“米”的问题。“米”就是语言,语言来自生活,所以写好作文还是依靠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不一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对于学生来说,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校园都可以是学生说写的内容;大自然中潺潺流动的溪水、一只惊慌飞离的小鸟、一株鲜绿动人的小草、山脚下一朵无名的小花……都可以是孩子描写的对象,只要有心,眼前处处是文章,身边时时是语言。但是怎样才能把其间能写的可写的语言提炼出来呢?关键在于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感受生活的情趣,真正投入生活的怀抱中,提取生动的作文素材,对语言进行组合、创新,就一定能使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从作文语言的创新中获得思想的提升,在思想的成长中使作文语言充满生命的活力!如《范进中举》中的一段描写:“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如果吴敬梓没有对生活的具体体验,就不会给我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胡屠户的市侩嘴脸。
  
  二、个性化的语言是真实的语言
  
  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把作文的架子放下来,就是让学生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就怎么写。让语言成为你心灵的窗口,让语言表达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要去讲空话、套话、假活,虚假的终究是虚假的,它不是真实,没有了真实,语言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中,对马蒂尔德在舞会上的描写:“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向我们活脱的展示出的是一个亢奋的舞女,当项链丢失后,莫泊桑叉写道:“连睡觉的气力都没有,始终没有换下那套参加晚会的衣裳,就靠在一把围椅上面,屋子里没有生火,脑子里什么也不想。”虽然两次描写差别很大,但却十分真切地刻画出了马蒂尔德的形象。
  
  三、个性化的语言是感情的语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朱自清《背影》中最感人的情境,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写出了如此感人至深的语言。作文教学的情境,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情境中,他们“发现事实、事理的真实”,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进而写出有鲜明情感的语言。
  
  四、个性化的语言是爱的语言
  
  爱――种最原始但又永恒的情感。爱犹如黑暗中的一片光明;爱就像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爱好似孤岛上的一艘小船;爱又仿佛是寒冬中的一缕阳光,只有爱的语言才能打动人,才能感染读者。于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爱心(对亲人、朋友的爱、对各种动植物的爱、对自然界万物的爱),才会酝酿出爱的语言,才能写出有爱的文章。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正是由于诗人对康桥浓厚的爱,对在康桥学习无限的怀念,才写出这样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的诗篇。
  可见,个性化的语言,充分表达出个人对生活的观察、关注与思考,要写好个性化的作文,个性化的语言就显得至关重要,是个性化作文写作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4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