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彩阅读 智慧人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彩霞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饱含了诸多的情感元素和道德意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把阅读和情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阅读 小学生 情感体验 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饱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做到“精彩阅读,智慧人生”,把阅读和情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道德情操。笔者将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重视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本身是听觉形象,是靠发音来沟通的;而文字只是对语言的记载,是形式单一缺乏动感的视觉形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教师在引导学习一篇课文时,不用急于让学生理解意思而去肢解分析,应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使其对原文体会不断深化。通过朗读,还原了语言的声音本色,使其富有动感和情感,以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作者或文章的情感趋向,增添文化智慧。如《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炼、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本身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阅读,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学通过反复朗读,情感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体会并归纳到“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人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才能变得成熟。教学中紧扣精彩句段,特别是把作者准备照时的情感变化和小姑娘莉贝卡出现时的情景内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语感自然而生。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达到了希望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文课程就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应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启发学生的心灵交流。教学《一个苹果》时,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把战士们干渴的情形和共同吃一个苹果的过程对比着读,把连长再一次“命令大家认真把苹果吃了”时,“步话员小李的面颊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和“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的描写细细品读时,也激起了孩子们的强烈感情而泪满眼眶。学生品味到战友间那深厚的友谊让人震撼,令人幸福和骄傲,让学生受到友爱和团结的教育。重视指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归纳,发现人物的闪光的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人物的优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的,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积极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人物身上美,或者发现事物身上的美,有利于促进对学生思想情感和趣味的熏陶,感受人性之美与社会之美,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重视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
  现在使用的教材中相当部分内容是描写祖国各地优美风光的。细腻的笔法,壮丽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大自然之美,祖国山河之美,激发保护家园爱护环境的情感,在其初始人生的阶段培养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理念。《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上生活的人民,写得非常美。教学中采用“边读边议”“边读边想”的方法,诱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体会草原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辽阔之美,享受那“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草天一色的意境美,体验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的情不自禁心情,从而融景情于一体地去体会草原上不但天美,景美,人情更美。又如《绿色千鸟湖》一文阅读熟练以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描述一下千鸟湖的图画状貌,说说山、水、树、鱼、鸟、渔船各有什么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去千鸟湖游玩吗?为什么?假如你去了以后看到地上的果皮你会怎么办?看到周围工厂的大烟囱,你会怎么想?你的家乡美还是千鸟湖美?如何使你的家乡变得更美?通过一步一步的设疑,诱导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家乡,从小培养关注自然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四、积极创设阅读的教学情境,提高情感体验的灵感度
  为了更好地达到阅读的情感体验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流动和情绪变化,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多媒体画面、图画等多中艺术形式配合阅读。音乐能给人创造一种意境美,无论是欢快活泼的,雄浑壮丽的,抑或是悲怆低沉的,旷远惆怅的,都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美感,陶冶人们的情操。
  由于音乐不但可以刺激人的大脑兴奋,还可以刺激人和动物的脑垂体分泌,便于大脑愉快的接受新事物体验新情感。朗读课文时,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同步播放,音乐的感染力会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理解内容,演绎着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要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的《月光曲》所体现的情境,配上轻柔的音乐,结合画面,再加以有感情地朗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小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在这境界中,贝多芬手抚琴键,音符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倾诉着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地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月光曲》旋律的跌宕起伏,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波澜壮美和贝多芬那激情迸发的音乐创作。学生受音乐的感染,朗读时会更加入情入境,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既很好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含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情感,领悟了课文的寓意。
  总之,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蕴涵着多种情感元素和道德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其深邃的价值理念,才能促使学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人生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教师》.2004.7~8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第二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5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