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芙蓉

  摘 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学科资源整合、实践能力培养、语文知识积累、语言环境熏陶、地方资源挖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整合资源 语文知识积累 语言环境熏陶 实践能力培养 探究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的创造,也是语文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科资源整合
  语文本身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应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拓展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语文素养。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联系了语文、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学生创设以审美、欣赏美为目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让学生读课文想象情景,听音乐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最后出示课件对比欣赏、配乐朗读竞赛,使学生既欣赏了优美的音乐、画面,又真正体会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与情景美,把纯语文学习变成涉及语文基本素养、基本能力以及音乐感悟、图片审美诸多方面的学习,有效尝试语文与美术、音乐的沟通和融合。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为课外学习的选题指引了方向。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科学、自然等知识和技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可以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到课外去体验。让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真正明白科学道理和生活常识。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蟋蟀的住宅结构,要求他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写下来,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具有现实生成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材的深入学习,可能会产生有疑惑、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满足学习的求知欲望,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在课外的广阔空间中解决学生的疑问。如在学习《电脑住宅》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文中没有设计孩子的卧室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引导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电脑住宅;给设计者写建议信;用海报形式进行电脑科学知识宣传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宣传、实践中,又通过宣传、提建议,培养了表达、写作、动手能力,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书本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三、注重语文知识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言文字的积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不断积累语言文字。围绕教材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益处是很多的,首先它在学习内容上,就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喜欢的课文拓展开去,到课外去找有关资料阅读,通过制作课外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充实和扩大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还可学会看目录,学会筛选,有针对性地阅读。另外,精选有价值的内容的能力、排版绘画的能力、上网查阅的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围绕主题活动阅读积累。为了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名言警句、经典古诗,我适时开展“名言警句我知道”“我为古诗添风采”等主题会,通过丰富的主题会督促、检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情况。
  四、注重语言环境熏陶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怎样使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在学生身上扎下根来呢?这还需要长期的熏陶,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演讲的同学站在讲台前,面向大家。演讲顺序按学号轮流,轮到谁,谁就提前找材料,进行练习。演讲内容根据学生喜好或语文课本来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文字整理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我还每周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让学生留心看报纸、杂志、电视,从中选择一则自己最感兴趣的消息到班级发布,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评论,营造了良好的语文环境。除了营造良好的课堂和课外语言环境外,还必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班级文化。
  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引导他们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我围绕“松树叶到冬天为什么仍然翠绿?”这一问题开展了名为“树叶行动”的综合性学习。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用图画配话方式、实验报告、竞赛等展示学习成果,这些都“润无细无声”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注重挖掘地方资源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将视野从书本、学校、课堂延伸到社区、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金秋时节,瓜果飘香,面对家乡红枣丰收的景象,我组织学生进行“红枣博览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了解红枣的有关知识,通过调查获取红枣的种植、用途、红枣产品等有关知识。学生以图片、资料、会话的形式交流了实践所得。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五三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7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