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式”教学设计一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2-0173-01
  本设计打破一般的教学程序,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将重点,难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积极思维,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掌握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下边是鲁迅先生的名作《拿来主义》为例,简要谈谈“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
  【设计提要】“拿来主义”这个命题包含着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和如何实行“拿来主义”两大部分,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第一部分几个论证步骤和第二部分的比喻论证,因此,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以下问题:1.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2.实行“拿来主义”的基本原则。
  【设计实施】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主要采用的论证步骤)。
  1.“送去”与“拿来”
  【提问】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实行的什么都是“送来主义”,送古董到巴黎去展览,送古画、新画到欧洲“发扬国光”,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催进“象征意义”,“送去主义”的结果导致帝国主义“送来”了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既然清政府“送去”这些东西,帝国主义“送来”这些东西,为什么鲁迅先生还主张要“拿来”呢?
  【说明】
  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实感惊讶,继之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兴致勃勃地发表议论。
  【明确】
  (1)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送去”之外,还要“拿来”。文章先提出“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导致“送去主义”,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以致发展到送活人来促进象征意义。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按“礼尚往来”的仪节,“送去”之外,还要“拿来”。
  (2)为了子孙后代,“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作品以尼采作类比,从反面证明“送去主义”,者们的狂妄、荒唐。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结果它发了疯。同理,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如果只是“送去”,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因此,为了子孙后后代的生存“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送来”的东西使人“恐怖”,因此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帝国主义为了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推销剩余物资,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有代价的送人或施舍,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他们送来了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结果造成了极严重的危害,连清醒的青年们对于洋货也发生了恐怖。其原因是因为那是“送来”的东西,只能被迫接受,毫无挑选余地,而“拿来”则是完全自主的,所以我们不要“送来”的,要根据需要自己拿来!
  [点拨]作者先于“送去”相比较,在字里行间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在与“送来”相对照,揭露了帝国主义进行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西方腐朽文化的阴谋。
  【板书】
  
  
  
  
  
  
  
  2.“拿来主义”的基本原则
  【提问】作者在批判、否定“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之后,提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么如何来拿,作者又是怎样阐述“拿来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呢?
  【说明】这一句,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充分认识对待外国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树立“先占有,后挑选”的正确态度。
  【明确】(1)批判、否定对待外国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破)。作者借“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以怕给东西染污而徘徊不敢走近门的“孱头”比喻畏首畏尾,不敢接触外国文化的逃避主义者;以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比喻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革命的“激进派”;以羡慕旧主人而欣欣然接受一切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轻蔑鄙视之情溢与言表,最后一句“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划清了“拿来主义”者和上述三种人的界限。
  (2)指出先“占有”后“挑选”的正确态度(立)。作者在第9段的第一句,精炼地表述了“拿来主义”的基本原则:占有,挑选。接着用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深入潜出地讲文明这个道理。以“鱼翅”喻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应全面吸收,向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以“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批判吸收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要存放起来,充分发挥其有益的功能(“治病”),既不能不加分析的全部丢弃(“摔在茅厕里”),更不能不加控制而使其产生流毒(“出售存膏”)以“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已失去使用价值的旧形式,除送一点进博物馆以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以“一群姨太太”喻那些腐朽的,有害无益的东西,也大以请他们各自走散为是。
  【点拨】作者运用比喻,形象地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又用一系列比喻,将怎样挑选和怎样拿来说的清楚明白,浅显易懂,鲁迅先生的这种主张同样也使用与对待本国文化遗产。
  【板书】
  
  
  
  
  
  
  
  
  
  
  
  
  【总评】
  这种设计不仅易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上述几个问题的解决,既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搜读信息(寻找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材料)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分析信息材料本身的意义)和归纳中心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高中版)
  [2]金志浩《<拿来主义>创造型教学设计》(《上海教育》1986年第一期)
  [3]许振轩《<拿来主义>精讲导读》(《语文教学通讯》1986年第二期)
  [4]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史》P134
  [5]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019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