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伴生性教育问题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这一教育问题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单纯从教育的角度去解决不行,必须从本源性、关键性、体制性问题问题入手,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政府、家庭、学校、社会整体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一、治本性对策:让儿童不再留守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创造条件让打工人员及其子女落户城市,让随父母一起入城的留守儿童在城市里享受国民待遇。应当取消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支持有条件、有愿望的农民转为市民,从而使留守儿童转为城市儿童,享受城市儿童成长的福利。应放宽中小城市准入条件,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多渠道解决农民转为市民的住房问题,增强中小城市接纳新市民的能力。应加快小城镇建设,配套发展小城镇产业,引导农民就近转为城镇居民,并能实现在城镇稳定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变“打工潮”为“创业潮”,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迫于经济压力,如果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在本地从事种养业也可以拥有与外出打工差不多的经济收入,农民就不用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留守儿童也自然会大幅减少而不至于衍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应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规模化的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壮大基地、培育龙头、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为农民创造就业创业机会,扶持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的种养业,成为本地的主要业主。应根据当地资源或其他优势,积极引导当地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利用他们的号召力,吸引农民工回流。应支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以“就业优先”的理念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临时性对策: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
  一是多渠道补充家庭教育管理的缺陷。家长应纠正孩子教育管理全靠学校的错误认识,主动担负起应尽之责,尽可能地减少双亲同时外出情况,尽可能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尽可能地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给孩子以亲情。学校应主动为孩子营造家的感觉,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探索留守儿童放学后时间及节假日教育管理新措施,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在集体中学习、生活、成长。社会应积极为孩子提供家的温暖,号召爱心人士担当“代理家长”、“假期家长”,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孩子、家子见面”行动等,让更多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氛围和温暖;二是大力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改革学校教育管理评价考核体系,提高德育教育在学校考核中的比重,引导学校和教师拿出更多的精力、采取更实在的措施开展素质教育,使智育和德育齐头并进。创新学校德育教育措施,完善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并保证实施,编制针对适应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孩子的不同特点的德育教材,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实践性,让留守儿童成长过程成为德育教育的参与和受益过程。优化学校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条件,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开展行为养成培养行动,引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时消除校内安全隐患,保护留守儿童生命安全;三是全面调动社会教育管理力量。发挥社区教育服务功能,联合团委、妇联、工会、关工委、村委会、学校等组织,发挥好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的作用,共同构筑留守学生社区教育监督管理平台。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力量,各级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委员会加大对教育、团委、妇联、公安、司法、文体、民政等部门的协调力度,督促相关部门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奖惩,构建“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网络。调动社会爱心人士力量,强化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关心,积极参与进来、贡献力量;组建民间组织,壮大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队伍,长期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基金,增强爱心基金实力,丰富爱心基金活动;四是畅通家校联教联管有效渠道。学校应普遍成立“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采取集中式、电话式、书信式、短信式等办法,对家长或临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和咨询沟通,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教育管理孩子的能力。学校应利用电脑资源,普遍开通“亲情联线”,增加孩子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并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开展直接对话,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管理办法。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应主动参加家长会,保持与教师的经常性沟通,随时掌握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情况,及时对孩子给予教育。抓长远,抓近期,抓体制改革,是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相结合才能很好地解决,而家庭与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体。
  三、体制性对策:消除城乡壁垒
  一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打破农业、非农业户口管理二元结构,按照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逐渐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放宽户口迁移的限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的综合承受能力,逐渐实现户口自由迁徙。逐步剥离各有关部门附加在户口管理上的诸多行政管理职能,恢复户口管理作为民事登记的基本社会职能;二是推进城乡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把平等的择业权还给农民。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环境,解除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增加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设备设施、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修改完善现行高考报名制度,有条件地允许考生在父母务工地报考,确保不会对招生考试造成混乱。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资助经费向农村贫困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倾斜。逐渐取消对农村儿童进入城市读书的限制,每年给予农村困难儿童进入城市读书一定的财政补贴;四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低保制度。打破城乡分割,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部农村人口纳入到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中来。打破地区分割,不断提高社会统筹的层级,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留守儿童”不能留下“孩子伤痛”、“社会伤痛”。全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都应引起重视、加强研究、探索措施,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更加到位、更加有效,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可喜的是,理论界加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探讨,各级党政、各类学校、社会各界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只要全社会都来努力,留守儿童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J].神州学人,1994,(6).
  [3]张艳萍.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13).(编辑郑云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022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