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让学生学会质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3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79-01
  
  质疑,就是指对每一种事物都提出疑问,这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开端,也是创造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勤学善问。”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意识,知识的接受被动,不会主动思考,不会提出问题,学不会的东西,找不到问题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课堂中,我通过积极的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总结出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用微笑、鼓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肯定、赞扬提问的勇气,积极评价提问的行为。
  许多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怕被笑话。因此,教师必须经常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鼓励学生“放胆”, 大胆地提问。所提的问题,即使是芝麻西瓜一大堆,甚至提得不恰当,也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动脑的一面,其他学生也要正确对待,而且还要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当学生遇到有问题说不出或说不明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让学生先考虑清楚,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要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出,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始时可能会影响一些课堂教学时间,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问能力,问题能提到点子上,教学的效果不会降低,反而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质疑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激情,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出示图片:一人穿扣错扣子的上衣,另一人穿卷起一条裤腿的裤子,还有一人带着两边镜框不一样的眼镜,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片时,哄堂大笑,在这样的情境下研究轴对称,学生兴趣极高。
  教师把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兴趣、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三、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激趣质疑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现行教材,基本做到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这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显得具体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到具体了,也就更能够刺激其求知的欲望。我们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学生的身边发掘教材内容,就在学生的心里发掘教学内容。如我在讲普查与抽样调查时,举了妈妈做饭熬汤时,为了知道汤的咸淡,应采用什么方式?学生异口同声:抽样调查,并且争相发言,说明为什么。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教师在出示了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口袋后,先让学生预测摸球的结果,再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在得出结果后,在让学生质疑“假如只有1个红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样学生又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大量事实证明,教学内容与学生贴得越近,学生越感兴趣,当然也就越能学好,越能培养其质疑精神。
  四、留足思考时间空间,让学生质疑
  质疑源于思考,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学习测量一节时,给学生提供标杆,直尺,测角仪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有几种测量方法?学生想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用什么工具呢?”可以用哪些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呢?有的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就开始问老师。
  五、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教学生质疑
  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与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如导学稿设计时要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探究要有层次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又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里寻找疑点。如:因式分解中不仅用一种方法分解因式的题目,学生容易出错,往往只进行第一步,便以为大功告成,总是存在分解因式不彻底的问题。老师强调多次,也不如让学生通过题目的比对,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印象深,理解透彻。再次,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使学生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有思考价值。
  六、创设反思机会,让学生质疑
  创设反思机会,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如课尾有意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一步生疑,去挖掘更深层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探讨,不断提出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特别是在课堂总结后,要留有一点时间有意识地促发学生反思: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课后让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进行自我质疑,不仅能使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能培养自我质疑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自由思考的探究时空,教给质疑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质疑探索精神,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39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