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感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特山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这不仅因为它是语文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还因为它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朵美丽的奇葩,是我们前人的思想精华。所以教好文言文不仅对学生高考升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了解与传承我国文化历史更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我对文言文教学略谈如下几点感受:
  一、多读、多背、多练
  1.要“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良言都饱含了多读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明白,多读不仅是要将教材中的文言课文都烂熟于心,而且课外也要养成每遇文言文都不放过的习惯。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古人的用语习惯与遣词造句方式方法有所理解与把握了。
  2.要“多背”。加强背诵不仅有助于提高用脑的质量,而且也是累积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要求学生不仅要不折不扣地背诵课文内容,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弄错。
  3.要“多练”。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练习,而且要多做有关字词的分类训练,以巩固与拓展自己的文言综合素质。
  二、自读―讨论―合作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大体积累了50篇左右的文言文,应该有一些基础了,进入高中以后,教师完全可以借此基础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每教学一篇新的文言文,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文下的注解、课后的练习题提示、手中的文言工具书等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当然,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素质方面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总有一些问题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所以必须安排“讨论”―“合作”这一环节。通过讨论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又能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信心;既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知识愈辩愈明”的快感,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合作”“团队精神”等在关键时刻给予个人力量的重要性。
  当然,“自读―讨论―合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是在“有的放矢”的前提与条件之下的。所以老师的备课一定要考虑周全,比如每个学习时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此学习时段问题要如何设置才具有启发性与挑战性等,都要一一作为备课内容来考虑。
  三、渗透审美教育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言文是我国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有如下一些途径:
  1.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共鸣。因为感受美需要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情感为纽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旦能创设出恰如其分的情境,就自然会让学生能与所教授的课文在情感上产生零距离接触,油然而生出共鸣之情。
  2.对精彩语段重点赏析,拓展教材内容的审美范畴。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多为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篇章,教学时除要对文章整体进行赏析外,还要对文中精彩的词、句、段等进行重点赏析,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中所蕴藏的艺术情趣之美。
  3.通过反复诵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课文不是无情物,一般而言,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但单靠教师的讲解、分析、说明的教学模式是远远达不到审美目的的,必须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并在诵读中引发丰富的联想,才能窥探到其中深藏的情感精灵。
  在文言文中渗透审美教育,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教材,并寻找恰当的方式将美传达给学生。
  四、联系史实和相关背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很多为先秦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上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联,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晋公子重耳在流亡途中与列国的关系、伍子胥与吴国兴衰、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等等,诸多历史故事都与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容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有三:一是不易激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感悟到知识的广阔性,求知欲望难以得到引导和激发。
  总之,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威严与风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风度与气质。作为教师,就是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感悟其中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喜欢它,然后真正去读懂它、运用它。
  (作者单位 贵州省施秉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314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