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被幼儿园老师狭义地概括为绘画活动,教师往往是让幼儿照着自己的范画画,画得越像越好,以培养“工匠型画神”为目的。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美术教育不单指以培养绘画技能为目的的画画,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欣赏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得能力,而让幼儿依葫芦画瓢扼杀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了。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形式开始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有版画、水墨画、线描画等等,但是教学形式没有真正转变,还是以“教师引出主题―――教师讲解―――示范―――幼儿练习―――讲评”这种传统的形式开展,在活动中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体,又顺着教师的思路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诱饵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他们大胆的探索和表达,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额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我尝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是实现美术教育中师幼儿互动的前提
  “师幼互动”应渗透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平常。教师在发现了幼儿兴趣后,要帮助幼儿保持兴趣,并且让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教师要时刻起着“支架”的作用,让幼儿在支架的支撑下添加新的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如美术活动:线描画《神奇的汽车》中,我在教学的时候先并不急于让幼儿画,而是让他们通过看课件:汽车王国的车,看车展(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汽车)、欣赏车的图片等,并伴以开放性的提问:“你喜欢哪一辆车,为什么?”“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让幼儿自已去主动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参与。在活动中,师并不出示范例,而是与幼儿谈论: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并支持每位幼儿的想法,最后,我再与幼儿一起在优雅的音乐声中一起画车,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每位孩子画的车都独具特色,没有一辆是重复的,活动中师幼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善于利用语言、表情、肢体的动作营造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氛围
  《纲要》指出: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让孩子自由地选择教师为其提供的各种材料,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同时适时地给与指导、鼓励和赞扬。
  1、确定幼儿喜闻乐见的美术教育活动主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他才愿意去接受和探索,对其产生交互作用。《纲要》中也提到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是幼儿感兴趣的(三根毛、大耳朵),因此孩子会对其产生极大的热情,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模仿着三毛的表情,有的挤眉弄眼,有的吐舌拉耳……通过真人的模仿和孩子们的表述,以及教师的概括总结,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了不同表情的三毛。反之,如果教师选择一个大众化的主题,那么就很难激起孩子的兴奋点,那么就无从谈互动了。
  2、积极、肯定语言激起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幼儿完成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困难时要及时给与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很好!你真棒!”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的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对幼儿的热情、积极地回应有助于儿童倾城一种安全和积极地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地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如手工活动“报纸大树”,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告诉幼儿要撕长条状,没有明确说明撕得方法,让幼儿进行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撕得情况,不时地点头表示肯定,又对个别幼儿进行轻声指点,当老师发现有幼儿完成的特别号,教师就大声肯定“真不错,你是怎么撕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小朋友吧!”得到肯定的小朋友信心大增,另外小朋友听了他的介绍,也采用这种有效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从师生互动,过渡到了生生互动。
  三、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过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
  经常会碰到幼儿已有的知识技能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活动要求之时,教师往往会呆板地直接告诉幼儿或示范给幼儿看。那么,要进行有效地互动,教师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做到既不代替幼儿思考,不控制幼儿行为,又能在关键时给与支持和帮助。
  1、充分发挥家长资源,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手段。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比如,打扮主题画“我的家乡”,在第一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讨论自己的家乡,思路非常狭窄,除了房子,就是人和车,孩子们没有更多的想法和意见,因此画面都是雷同的(一幢大房子,几棵树,几个人)。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自己家乡特有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景物。在第二次活动中,孩子们滔滔不绝,有介绍跨海大桥、秦山核电站,有介绍南北湖的山、水等,更有孩子带来了照片供大家欣赏。这次孩子们的画面丰富,内容分也丰富。又如《我的爸爸》,教师先出示范画,让幼儿画爸爸,小朋友很快就画好了,但几十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后来,我们邀请了爸爸来学校,参与我们的活动,请幼儿给爸爸写生,虽然这次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幼儿的画作也很稚嫩,但一个个神态各异、动作不一的爸爸还是把家长的心触动了:孩子画画不是练技巧,培养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等综合能力才是最要紧的。家长参与教育的主动性更强了。
  2、改教师示范为幼儿示范
  通过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所要表达的物体,为其更好地运用美术手段表现事物提供了较形象的经验基础和技能方法。传统绘画教学模式中“示范讲解”的主角是老师,操作主体同样是老师。这种传统的示范使得幼儿盲目地模仿老师,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儿童示范较好地反应了幼儿绘画的生活经验、兴趣态度、个体差异。既有个性的反应,又有共性的反映,教师对此的关注将促成师幼间的良好的互动。如《画狮子》,将教学目标设为“画出不同的狮子鬃毛”,简短的提了要求后让幼儿上来画鬃毛,我发现孩子画出来的各不相同,有卷的,有直的,有长的,有短的,还有波浪线等,有的小朋友还给狮子画上了身体,于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可再画出各种形态的身体”,于是幼儿在实际画得过程,孩子们笔下的狮子是千姿百态的。可见,幼儿“示范”为师幼互动提高了操作平台,教师让幼儿示范是师幼间的第一次互动,在幼儿“示范”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幼儿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又发生了师生互动,有的幼儿接受了同伴的画法,也有的幼儿认为自己可以画出更漂亮的狮子而去创新。因此,幼儿“示范”使单纯的技能传授转化为生动、丰富的师幼互动,教师发现并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帮助归纳,提升经验,是互动的必经之路。
  纲要颁布以来一直强调以儿童为主体,但并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认识往往是肤浅的经验往往是零碎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将幼儿已有的经验疏理、提升。教师要根据幼儿幼儿的情况,在孩子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质疑、讨论、归纳和演绎。教师要将问题的绣球抛给幼儿,然后再将绣球回到自己的手上。
  四、教学活动后教师的反思是保证师幼互动的源泉
  学习是个渐进双向动态的过程,虽然孩子的自主性已慢慢被激发。但是我们说没有一次教学活动是完美,在活动或多或少出现一些情况,那么教师在活动后要深入的反思其原因,分析是在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自身的还是外在的,并想方设法进行干预,并在下次的互动中进行改进。总之,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有效的师幼互动,能点燃幼儿创作的激情,在享受其过程的同时,他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699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