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师积极参与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形式;要实现交往与应对,不仅要求学生有表达的技能,还要有倾听、理解、交际应对的能力,这是双向的、综合性的;读书是学生获取信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策略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发挥了它多少本应该具有的功能呢?通过“国培”研修,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1 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重视口语交际学习的各个环节
  教师积极参与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形式。譬如:在进行二(上)语文教材“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益小动物”的图文资料;活动方式包括询问、阅读、收看影视、网上查询等;然后以记忆、剪贴、抄写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的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培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把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鲜活素材和良好契机。
  2 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重视口头作文,重视人际、社会间的交际训练
  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是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与交流。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为了实现交往与应对,使学生逐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进而实现“我会说”的目标。回顾我们的教学,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甚至强化训练口语表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完成口头作文是单方面的,是个体行为,而要实现交往与应对,不仅要求学生有表达的技能,还要有倾听、理解、交际应对的能力,这是双向的、综合性的。换言之,口头作文课侧重“作文”,具有单一性;而口语交际课侧重“交际”,具有综合性,它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3 注重听说读写多方面、全方位训练
  读书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让他在大脑中储存一定容量的信息,所以,读书是学生获取信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对各种书籍的涉猎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和阅历,让他们明辨是非,增加语言知识,增强语感,从而提高他们在书面和口头上的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听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让学生多听正规的课文等材料的朗读,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对他们增强语感是十分有好处的。写作虽然不是直接由口中说出的语言,但它确实是学生内心真实世界的反应。写作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说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才能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比较深厚的语言功底,为他们的正确表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是口语的表达,在经过听、读、写等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学生在思维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可以训练他们说的能力了。但是我认为,学生此时也许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他们需要的是展现自己的勇气。作为老师,此时需要的一定不是对学生的打击和讽刺,而是最大的鼓励。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使你满意,你都要给他们赞美,给他们继续向上的动力!
  4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在,电脑走进了课堂,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了,学生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读出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了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总之,对口语交际课的继续研讨是必要的,口语交际课的模式应是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训练应是长效的,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应渗透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环节,经过“细水长流”的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生活交际能力锻炼,新一代的公民必将具备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有如“滔滔江水”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 迟爱丽等.低年级口语训练的策略与形式.小学语文教学,2001.10
  2 闫晓英.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策略.新课程学习(学术教
   育),201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055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