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敌人”一颗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阿丽斯.罗斯

   星期六的早上,12岁的贝蒂带着她的弟弟丹尼尔和提姆参加社区专为儿童举办的“拓荒俱乐部”活动。弟弟们高兴极了,一到活动现场就找他们的同伴玩去了。贝蒂则帮大人们分发礼品。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弟弟们跑来向贝蒂抱怨:“那个叫约翰的家伙又来找我们的麻烦了。”
   约翰11岁,是个被人收养的男孩,与贝蒂三姐弟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他是那种令老师们头痛不已的学生。他却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是老师在找他的茬儿。他常常夺下丹尼尔和提姆的书包扔到地上,要不就是突然从后面推他们一把,然后迅速溜掉,有时候甚至用粗野的话骂贝蒂。老师们对他很头痛,同学对他则敬而远之。
   那个星期六上午,妈妈从贝蒂的口中得知儿子又受到了约翰的欺负,不禁皱起了眉头。“看来,我们要反击才行了。”妈妈说。
   第二天,她从杂货店买了一袋棉花糖回家。“
   ”妈妈对丹尼尔和提姆说。
   “妈妈,我们不明白!这就是你说的反击策略吗?”丹尼尔和提姆同声嚷道。
   “是的,孩子们。如果你对和你们敌对的人仁慈,你就有打败他们的可能。”妈妈解释说。
   丹尼尔和提姆不禁都耸了耸肩。给约翰糖吃,他会接受吗?
   星期一早上,丹尼尔和提姆每人都带了两颗糖到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丹尼尔在操场看见了约翰,他迟疑了一会儿,对约翰招手道:“约翰,过来,给你一颗糖吃。”
   约翰吓了一跳。然后他迅速跑过来,抓起糖就放进了嘴里。在他转身离开时,丹尼尔听到他小声说了声“谢谢”。
   星期二中午,在放学的时候,提姆看见约翰向他冲了过来。提姆赶紧抓紧了自己的书包。但是约翰并没有抢他的书包,而是问提姆:“嗨,提姆,你有糖吗?你哥哥丹尼尔昨天给了我一颗糖,味道好极了。”
   提姆松了口气,笑道:“有啊!”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了那颗原本就是为约翰准备的棉花糖。从此,丹尼尔和提姆每天上学时都记得带上两颗糖,一颗给自己,另一颗给约翰。
   同时,贝蒂用另一个方法战胜了她的“敌人”。那天早上,贝蒂在教学楼的走廊遇到了约翰,她发现约翰一脸坏笑地看着她。她知道约翰又要对她说些不中听的话了,所以,当约翰准备开口时,她首先大声说道:“嗨,约翰!你今天看起来很精神嘛!”然后,她又给了他一个夸张的笑容。
   约翰愣住了,张大嘴巴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贝蒂朝他挥挥手走了。从那天起,贝蒂只要看到约翰,就会给他一个微笑,然后说:“嗨,约翰!”不给他任何说粗话的机会。终于有一天,当贝蒂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做出了回应:“嗨,贝蒂!”
   一年后,约翰在老师们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好学生了。而贝蒂、丹尼尔、提姆以及约翰的同学也已经把约翰当做了他们的好朋友。
   贝蒂知道,约翰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有人给了他转变的机会。
   (选自《齐鲁晚报》2011年10月21日)
  思考题:
   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指出妈妈反击约翰的策略。
   2.画横线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有什么作用?
   3.题目中引号有什么作用?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供稿/山东 孟凡运 参考答案见本期一、四版中缝)
  
  一、四版参考答案
  一版
  《给“敌人”一颗糖》
   1.示例:这些糖是给约翰的。或明天是星期一,上学的时候你们两个每人带上两颗糖,一颗给自己,另一颗给约翰。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一颗糖对约翰的改变。
  3.题目中的引号表示
  否定和强调,只要我们运用智慧,就可以化敌为友。
  四版
   1.启示:做人要善良,待人诚恳,要勤奋好学,除此之外还要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成功,我们的家庭也会幸福,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现代的人要努力学习他的这些优点,并不断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2.安妮斯是作者着力
  美化的理想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氛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12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