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课堂激情飞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而儿童的情绪、情感正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但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具有不稳定性。在课程改革新观念的指引下,我作了大胆的尝试,把“情感”带入课堂。
  一、把握角色,创建平等真诚的学习环境
  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情感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亲昵的动作、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带动他们的情绪变化,诱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因此,教师不宜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教师只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创建平等真诚的学习环境。
  二、创设情境,实现认知过程“情感化”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刺激学生神经中枢,促进大脑细胞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强烈追求,主动探索的认知心理状态。因此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以下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几点作法:
  (1)故事性情境法: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会使你的教学事半功倍。如在学习10的认识时,我就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编了一个小故事。数学王国里住着很多的数字伙伴,一天数字9大摇大摆地来到0-8伙伴面前炫耀自己:“你们谁都没法和我比,老子天下第一!”数字1很不服气,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对前面的0弟弟说:“别害怕,我来想办法!”于是他拉了0弟弟来到数字9的面前。这时数字9看了,只好干瞪眼,没话说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你猜数字1是怎么做的?”数字9为什么会没话说了?这时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小小的故事马上让孩子们明白,10比9大,9比10小。故事情境不光可以在导入教学中使用,也可以用故事串联法把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自然地贯穿起来,学生回跟着你的故事情节,很快地进入角色,故事的魅力可真不小。
  (2)生活性情境法:教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人教版的新教材中生动的情境图都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更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一个生活性的情境。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实际情境——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老师当司机,做开汽车动作,老师后面(也就是汽车)有4个学生。汽车启动,老师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 个)。教师报站名,停车,又上来几个学生。汽车再启动,老师问又上来几个同学(3个),再问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7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2个学生,老师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同学(5个)。这样抽象出算式4+3-2=5。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3)操作性情境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又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促进其顺利到达认知的彼岸。
  三、享受成功,让快乐情绪不断延伸
  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如“购物问题”,小明考试得满分,妈妈给他30元钱去肯德基饱餐一顿,汉堡10元一个,鸡翅7元一对,薯条6元一包,鸡米花5元一包,可乐4元一杯,冰淇凌6元一杯,请你帮小明买一份合理的套餐,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人人都成了设计者,人人都是成功者。把这种快乐的情绪带到课外,延伸到下一堂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不是每个老师所乐见其成的吗?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92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