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明确了新教材中模型建构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分析了模型建构在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 模型建构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通过建构模型,排除、舍弃非本质因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纯化和简化,让学生容易地掌握知识的规律。因此,模型建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
  一 新教材中的模型建构活动
  二 模型建构的方法
  1.物理模型
  了解模型的基本构造→制作构建模型的基本原件→了解基本原件间的关系→依关系连接各基本原件→检验修补完善模型。
  2.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建构模型→继续实验观察,检验修正模型。
  3.概念模型
  理清概念间关系→画出初步关系图→建立连接→标明概念间关系→修改完善模型。
  三 模型建构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模型建构,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直观印象,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对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模型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止的事物生动化,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生命的内在规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构建模型中学会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建模带来的喜悦,提高了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若掌握了模型建构,不仅能透彻地理解知识,也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从具体向抽象过渡,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模型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使一些重点、疑点、难点化繁为简,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在模型建构过程中,学生们独立思考,训练了思维的独立性;遇到问题时,快速寻找解决方法,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在协调模型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又促进了思维整体性的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主体积极建构获得的,是根据原先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在信息。”强调认知是一个过程,学生必须参与到知识建构中。模型建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去建构、不断修改、完善模型,让学生在做中去探索、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模型提供了这种教学情境,在建构模型时,学生需要确定研究对象,设置已知和未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检验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亲历思考和探究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利用模型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现象、发现科学规律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在模型建构中,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建构,同时开展生生间、师生间等多种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从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成果进行反思,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6.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模型构建是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手参与,不断分析、反思和修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可见,模型建构不失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模型建构,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学哲: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7.5.
  2.田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思想模型的建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8.
  3.谢燕娟:探索高中新课程生物模型建构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8.
  4.林瑞芳:探索高中生物建模的课堂效应[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作者单位:712000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94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