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玉强

  摘 要 激励法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深入认识激励理论的相关理论,认真坚持激励理论应用的原则,善于把握激励理论应用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效能。
  关键词 激励理论 学生管理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39-02
  一、激励理论应用的原则
  激励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公平公正的原则:所谓的公平公正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有得到奖励的均等机会。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确定奖学金和对学生进行处分等问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做到公开、公正,而不能徇私情、图私利,侵害学生的权益。在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激励中,比较多的是采用奖励的方式来进行,但奖励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根据客观的考核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奖励或奖励到什么程度,要完善奖励制度并做到等级明确、执行公平。奖励不是少数大学生的特权,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决定奖励的对象,如果每次奖励的都是同样的几个学生,奖励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没有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反而总是把“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名额给予与他关系好的、比较喜欢的学生,那这个奖励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更多学生的不满,降低班级的凝聚力,也使得这样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失去威信。
  2.立足于多数学生的原则:为了增大奖励的激励范围,调动更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运用应把握立足于多数大学生的原则。一般来说,管理者比较重视对典型人物的奖励,但对大多数人的奖励重视不够。奖励典型优秀大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如果奖励总是与大多数大学生个体无关,那么奖励产生的激励效能就会大大削弱。在一个大学生群体中,优秀大学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则处于中间状态。而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这些中间状态的大学生把自己的积极性发挥到什么程度。运用激励机制要达到的效果就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使这些中间状态的大学生上一个台阶。在大学生群体中奖励几个典型并不困难,而关键就在于让许许多多的中间状态的大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努力学习、工作的劲头。
  3.奖与惩相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激励也有两重性,即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激发创造力和竞争力,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促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同样,惩罚也能达到激励的作用。惩罚是社会对人们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的一种否定的反馈信息。惩罚得当,不仅能够消除人们的不良行为,而且能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抑制歪风,应该把奖励和处罚手段结合在一起合理地运用。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注意无论是赏还是罚,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而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因人而异,要注意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
  在奖与惩相结合的同时,由于物质与精神激励是互为前提与条件的,它们各有特点与作用,不能相互代替,不能孤立运用,所以应该统一、综合地运用。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各项措施要综合进行,交叉、融合使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激励力量。
  二、激励理论应用的措施
  1.角色激励:角色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一个人如果获得了一种新的社会角色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如何适应这种角色的行为。从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原动力,其外在表现在于对某项事情的积极性,需要越强烈,积极性越高。在实践中,学生管理工作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让他们进入角色,去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一定的目标,从而亲身体验成功过程中的行为要求和心理感受。让大学生个体参与到大学生群体或班级管理活动中有很多方式,如轮流来当学生干部,轮流来当代理班主任,亲自参与某项具体的活动等。让大学生有亲身经历的感觉,同时体验到班干部或班主任工作的艰苦性和挑战性,体验到参与活动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凝聚力。
  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当一个人进入新的角色,必然引起外部和内在的心理变化。从外部因素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让学生产生一种“角色期望”,即期望他们能够按照优秀学生的标准去做,这就使得要求提高了;从自身来说,需要进行“角色学习”,即对新角色的适应,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克服以前自身认识上和行为上的不足带来的角色冲突,达到对新的角色的认知。同时,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行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塑造完美的自我,争做新时期的优秀大学生。
  2.榜样激励: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有目标、有方向。生活在集体中的大学生,政治上还不成熟,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在思想上受周围人物的影响十分明显。大学生善于学习,竞争意识强,对周围同学的表现十分敏感,常常私下比较自己与他们之间的表现和能力的差异。当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之间存在差距时,受自尊心的驱使就会产生一种迫切感,在思想上督促自己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在行为上调整方式,甚至效仿他人,力求尽快赶上。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巧妙采用榜样示范这一实际、生动、形象的方式引路,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他们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感染一部分人,从而在大多数人的心理上产生共鸣,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增强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功立业的信心。
  3.尊重与赏识激励:现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都很强,他们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重其个性和主见,而且要充分地信任他们,使每个大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尊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自主向上的积极性。同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对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抱有期望,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毕业时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在工作中能表现突出,能自我实现。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向每个大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目标并给予一定的赏识。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产生期望效应,使其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那些后进的大学生,不要让他们觉得被学校和老师抛弃了,而应该给予鼓励和赏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实效性。
  4.情感激励:大学生是重感情的,而且大学生的感情也是很纯真的,师生间有很质朴的感情。教育内容和要求真正能被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所接受,一般都要有感情的催化。当师生感情融洽时,学生就容易接受;当双方感情对立时,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道理讲得再充分也听不进去。因此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有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需要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资助,此时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耐心地了解情况,从心理上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老师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而不会嫌弃自己。同样,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学生管理工作者也一样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和一片爱心来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孙丹.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杨振斌.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刘 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43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