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材料艺术观念性题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图像时代,艺术发展到多元的今天,综合材料的崛起和发展意义非凡,它既有时代的印记,也是承载社会和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文章以审视的态度对当代综合材料艺术的观念性及相关题材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艺术家对当下艺术观念的表达,实现新兴艺术对社会、情感、文化的追问和思考。
  【关键词】综合材料 观念性 题材研究
  处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语境下,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奇特,甚至荒诞不可理解,都体现了艺术家的观念性,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易被观者理解罢了。随着综合材料绘画技术的不断应用,创作媒材范围的无限扩大,有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免简单拼凑材料,画些不知所云的作品。因此,艺术家除了要不断寻求综合材料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材质表达,作为深刻的创作意图,我们似乎应该更多地关注材料媒介艺术性和观念性的创作题材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准确系统地“解读”媒材,使它为作品的创作主旨服务。
  一、艺术观念性的题材分析
  为何艺术家要讲究材料和技法?或许综合材料最初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材料与众不同的美。将它们重新组合与构成是很有难度的,但当我们完成此阶段探索,并没有大功告成,因为通过已知材料和技法呈现综合材料创作中的观念性和思想性,表达对当下社会的生存思考和人文关怀才是根本。至此,题材和主旨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在力透表象的反省中,观念性包含着艺术家对材料感觉的敏锐和渗透。如果观念性题材的材料作品再包含社会人文价值,往往极易引起公众反响和观者共鸣,引起人们对自身、社会、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思考。这类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审美功能,更具有参与社会、净化人类心灵、反思人类行为的功用。这样看来,艺术材料中包含的主题与它所涵盖的社会性、情感性和人文情怀是不能忽略的。
  从现有的综合材料艺术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成功案例中抽丝剥茧,分析卓有成就的中外现、当代艺术家的思考角度和观念方位,可以将综合材料观念性的题材研究分为三个方向:
  (一)历史和社会题材。关注过往历史风云,以及当下社会的本质与价值、尊严与精神信仰,着重对现实的批判与关注,例如艺术家运用综合材料深层次关注和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人类精神世界的缺失、生存环境的恶化等。
  以真实事件与艺术家的人生观为切入点,历史画的价值就在于借助历史真实表现当代艺术家的认识、观念和艺术追求,即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我国军旅画家陈树东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择以材料和油画综合表现渡江大军在船工的协助下乘风破浪、势不可挡的史诗般历史事件。为营造强烈的战争氛围,画中人物、船帆、浪涛用大块泼墨完成,这种以“写意”的方式表现历史,摆脱就事论事的局限,把严肃的战争主题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另外在绘画语言、绘画材料方面也有所创新。
  (二)情感题材。关注艺术的情感意味,通过材料语言中的不同暗示,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印记,以此带给观者别样的视知觉感受。
  一个优秀的材料艺术家,为了准确表达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或社会事件的不同看法,往往要敏锐地捕捉材料特质。艺术家基弗生于具有沉重历史背景的德国,为了表现痛苦和追索意味,他选择包括油彩、照片、模型、沙子、石头、铅、稻草和泥土在内的有机材料描绘充斥悲怆“德国基调”的废墟般风景。作品《纽伦堡》中,基弗用粗粝的肌理表现满布车辙的焦土和昏暗的乡村小道,远处燃烧的火苗和渐渐消散的烟雾很自然使人联想到刚被盟军飞机轰炸过的德国。巨大的画面、“合理”的材料语言以及复杂的肌理赋予作品主题和艺术观念以鲜明的情感宣泄。
  (三)文化题材。文化和思想表达方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宇宙后得到的大智慧,通过材料符号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必定承载着艺术家自觉反思本民族文化智慧中对待万物的思想情怀,这种大智慧势必有别于工业化的科学思想。
  我国知名艺术家王怀庆的作品尺幅很大,物象和材料选择简练,色彩基本介于黑白灰之间。出于对江南建筑的白墙黑瓦和亭台回廊等传统建筑的理解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构图和色彩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样式。作品《天工开物》,显示出艺术家深以民族传统文明为荣的心态,甚至在有意识地借民族语言传达这种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表达一种“人与天合,物方可开,天者,自然也”的观念。另外,如作品《房中房·红色之床》《没有家的家具》等,体现了王怀庆将古典家具材料符号和认同感转化成艺术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一种深蕴文化意味的特殊气息。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文化题材作品的价值和魅力。
  二、创作主题的确立与延展
  自古希腊、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艺术创作就有明确的主题。进入20世纪,“主题”渐渐淡化,不被谈论。到了当代,它的重要性又被深刻理解。
  综合材料创作主题的确立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一,决定于艺术家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对艺术的理解及感觉。事实上每个人创作最初都是基于兴趣使然;其二,取决于个人擅长开辟什么样的主题内容,有人擅长大题材,有人擅长小品;其三,基于艺术家对多样材料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尤其是对材料媒介的多元表达手段及形式语言的熟悉程度。
  虽然很多人都不会轻易触碰不了解的门类,但伴随日益纯熟的艺术技能和观念思维,我们还是提倡艺术家多给自己布置一些新课题。例如,接触自己并不熟悉但有意义的主题,尝试新的材料媒介和有意思的艺术形式语言。尽可能在未知领域探索,多尝试“实验性”创作,这样才能不断延展和充实创作内容和意义。
  (注:本文为大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中的观念性探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SK18)
  参考文献:
  [1] 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 马路.材料与表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 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孙志晔.综合绘画的艺术性与观念性解析[J].文艺评论,2012(1).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06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