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植树问题”教学中想到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月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突出强调了“四基”,让数学思想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是当前课改倡导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课标》2011版中的“十大”核心词中的“模型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P117页的例1、例2的植树问题就是体现“模型思想”的典型内容。数学教师在教学此内容时大家都喜欢依据教材安排将两头植树与两头不植树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去理解掌握植树问题中植树的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本人对此教学内容有以下想法,供广大一线教师参考。
  一、广开思路,同中求异,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教学时不把两个例题分门别类,而是融为一体,不给具体数量而是让学生自由想象,例如“在一条小路的一边植一些树”请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画,或用学具试一试(用牙签表示树,在泡沫板上插一插),一位学生就有一种想法,这样全班就有多种结果出现。在“画一画”与“插一插”的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相互说一说、交流发现,这样学生的学习是开放的,思维是活跃的,发现也是多样的,对于植树的棵数与间隔的关系(即三种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内都得以发现)①两头栽的情况(棵数比间隔多一的关系)②两头不栽的情况(棵数比间隔少一的关系)③一头栽一头不栽的情况(棵数与间隔相等的关系)。在孩子们的发现中教师适时收拢,引导学生广泛验证,从较小的数到较大的数、从具体的到抽象的,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与理论,建立模型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教给学生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数学思想,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题型才不至于束手无策,而是有章可循。
  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材中的例1是这样的:“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抛开上面的想法,假如我们依纲扣本就按教材中的例题去教学,学生通过计算100÷5=20在画图中也能发现需要21棵树苗。面对小学生的这种形象思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启发引导他们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能否将此例题略加改动一下,把“100米”改为“1000米”这样学生画起来就产生了较大的难度,迫使孩子们另辟蹊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像上面那样循循善诱,使学生在画一画或者具体实物的操作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及教育专家们提出做“简约数学”就是此意思,遇到复杂问题要“知难而退”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在可望可及的问题中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上策。
  数学课标(2011)中的“双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十个核心”词都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这就是我们对“数学教育”的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74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