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什么地方叫大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德云

  美国人埃里克·霍弗为自己制造了一顶新帽子——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七岁时眼睛莫名其妙地失明了,因此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十五岁时,他的眼睛又莫名其妙地好了。他害怕自己再度失明,开始疯狂阅读,并伴随了他此后的人生。一家旧书店,成了霍弗的天堂。可以说这是他的第一所大学。
  而霍弗学会写作,得益于一本书——蒙田的《随笔集》。那是他在农场打零工的时候读到的,他反复读,读到可以随时随地遇到什么问题,就引用蒙田的话来解答。通过读蒙田,他学会写作。这是他的第二所大学。
  霍弗的第三所大学,是码头。码头工人的生活,让他感觉很自在,同时,也诱发了他对人生的种种思考。读了这么多“大学”,他的第一本书——《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一经发表便引起巨大轰动,发行五十多万册,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成为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此后,他又陆续写下了《我们时代的脾性》《变迁的磨难》等十多本书,多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连里根总统都亲自给他颁发过奖章。
  【素材点拨】霍弗创造了一个奇迹。码头工人哲学家!多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如果无心向学,有大师又怎样?所以说,只要你有心向学,什么地方都可以叫大学,比如,一家旧书店,一本书,一个码头……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让你心动的地方,就叫大学!
  【适用主题】感谢生活;自学成才;阅读与人生……
  (杨日红摘自《读者·校园版》2012年第16期)
  生命有时像“火灾”
  侯爱兵
  关于对人生的描述,还没有哪句话能比得上比尔·盖茨这句话令人震撼:“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猛烈燃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从这场火灾中抢出什么来。”
  比尔·盖茨年轻时,放着哈佛大学不读,中途辍学经商,成立了日后妇孺皆知的微软公司。对于一般人来说,哈佛就是他们梦想中的天堂,许多人为了上哈佛而不停地拼搏。但对盖茨来说,作出这个决定恐怕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已经点燃,再不抓紧从中抢出什么来就会悔之晚矣。当然,我们都知道他抢出了什么,他不仅为世界抢出了带来无限便捷的“windos”电脑操作系统,而且也为自己抢出了“世界首富”的实力和头衔。如今,比尔·盖茨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更亮,他也给自己抢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他希望将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几乎全部财产捐献给社会。
  【素材点拨】把生命想象成一场“火灾”,方知生命之火燃烧着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显得十分珍贵,也更能增强人生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让我们抓紧时间,从生命的“火灾”中多抢出一些东西来吧,别等生命之火将尽时,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些随风而散的灰烬。
  【适用主题】取与舍;智慧的选择;令人震撼的一句话……
  (何正安摘自《人生与伴侣》2012年8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13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