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人才的质量,离不开学校、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只有社会各界合理的配合,才能有效的提高体育教育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体育教师,其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反馈,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作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互动情况关系着基础教育体育师资培养与体育改革的成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在互动发展方面存在不少现实问题:(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2)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成人化,忽视了基础教育学生的年龄特征;(3)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基础教育体育改革普遍了解不深;(5)双方缺乏交流和共同研讨;(6)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能的习得,过分“竞技化”,没有足够重视师范性;(7)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经验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到高校;(8)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接触基础教育课程的机会较少,其主动性也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现良性互动,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一是不少人对新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精神认识不清;二是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化,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三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当代应试教育背景下受重视程度不够;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五是基础课程体育课程标准在执行后未能及时调整修改。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发展的路径勾勒
  1、做好高校人力资源培养规划,转变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观念
  中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各个领域的观念都在变化或微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很少接受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培训,不少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更谈不上与时俱进。要转变体育教育师资队伍观念,一靠培训,二靠基层实践交流,三靠领导层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规划以实现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有序的培训与培养,四靠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有效接轨。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师培养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规划,转变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观念,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间良好互动的先决条件。
  2、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建构合适的课程结构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体系与体育认知。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需要,适当拓宽师范类基础课程,及时调整理论课与技术课的比例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3、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竞技性
  师范性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注意的问题,要求教师在理论与技能教学中做到示范清楚,语言表达清晰。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教学展示的表达,我们往往把学生的竞技能力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标准,极少关注学生传授技能的能力。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更要具有传授体育技能的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要适度淡化竞技性,只要学生掌握的技能足以满足日后的教学需要即可;每门技术课程的考核应该涉及传授技能的能力。
  4、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观念上与时俱进
  作为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培养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观念上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注意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技能,还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成为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者;不仅要把握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研究和把握学生的生理特点。
  三、体育教育模式的改进
  1、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课程的设置同样需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即:宽口径、厚基础。各类体育高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适当调整与修订体育课程的设置。做到以上两方面,我相信体育课程的设置会较以前来讲更加科学合理,并且具备长远性。
  2、体育教学内容的改进。大学体育教育内容的设置要更加注意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喜欢程度。因为学科的实用价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致将来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影响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而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教师和学校是主要角色的扮演者。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老师和学校要认真研究社会形势和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
  3、体育教学目标的改进。二十一世纪中国体育专业的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的实际需要为主要目标。大学体育教育要注重基础的宽厚和教育的现代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使之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体育教育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4、提高高校体育生的自身素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高校体育教育应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学校设置此类课程的必要性,让他们明白学习专业的体育知识对自身以及未来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积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高校体育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只有高校体育学生自身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进入社会后才能更快地融入其中,并且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理清现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互动性发展中凸显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间的良性互动,既要从转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观念、调整课程体系方面考虑,又要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馈、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考虑。
  参考文献:
  [1]毛丽红,彭勇,康春兰.基础教育改革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2]张琳.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J].才智,201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66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