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海兵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循序渐进、踏实地训练,做到全方位地平衡发展。通过教师的诱导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思维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创造性的发展潜能,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关键词】数学 创新 能力 好奇心 思维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3-01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曰新月异,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敢于探索、善于竞争,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它的突出表现是质疑问难。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时,这样开场:“同学们,你们有谁能简单地测出一座山的直径吗?今天这节课我将教给你们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设计问题“每位同学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作出底边上的高,沿底边上的高折起来观察两个底角的关系怎样”这个问题既符合先动手、后动脑的科学性,又能启发学生探索,进而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当好奇心转向探求科学知识的时候,好奇心便会升华为求知欲。学生有了求知欲,就会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任务,在活动中坚持不懈,努力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使有外部刺激的干扰,学生仍会保持开放心态。在解决问题时敢于冒风险,并能觉察到情境中那些与问题毫无关系的重大线索,从而创造性地将问题加以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和学生实情选择素材设疑置景,以引发发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学生介绍:“早在十五世纪人们就采用“+”和“-”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一”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良品格。
  二、重视引导思维训练
  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传统保守而又暴戾的教师管教下,可把原本纯真、活泼、善动的学生变得循规蹈矩,畏首畏脚。而一位开放博学的教师可把一些胆小内向规矩的学生培养成积极奋进创新的开拓型人才。为此,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维,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思维训练,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新探索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三角形任一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的拼法。这样的典型习题在数学中比较多,教师要从教材的例习题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必可提高学生掌握揭示规律的方法,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准确地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出现,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诸如观察的细致性,思维的严谨性,作图的精美性,书写的规范性等品质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进行这方面的示范,并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训练。
  例如,初中代数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又例如,初中代数题:“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1/(5x-2)都有意义?解答本例题的思维方法是排异法:要找到使该分式有意义的值,我们先找到那些无意义的值而排除掉,于是剩下的数便是有意义的值了。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的解法,而且学习了解的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若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势必会影响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如果能很好地突破难点,不仅能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给学生攻克难关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而是培养学生丰富、独到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师的思维必须善于发散求异,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开发思维引伸,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循序渐进、踏实地训练,做到全方位地平衡发展。通过教师的诱导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思维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创造性的发展潜能,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05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