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敏杰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或发展。简单地讲,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科成绩上能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探索课题。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心设置课堂的导入环节。
  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都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二、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但是,每一种教学方法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如在讲解“伴性遗传”时,可以采用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给学生列举伴性遗传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遗传规律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二是先出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是怎样传递的,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将相关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配合及参与。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课,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讨论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会科学实验的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此外,对一些较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解决问题。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挂图、模型、标本、投影等。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系统开始走进课堂,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功能,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但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使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将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和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这样导致学生的实验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流于形式。
  四、合理使用评价手段
  新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用它来促进平衡,强化导向,切实使教学效益获得可持续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更客观、更有效地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评价方式应以激励性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学生自身因素或外界影响,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差别,所以要求教师在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
  2.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是否能自主地得到探究结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测试卷是否及时完成,教师在批改后获得教学反馈,根据错题部分进行详细讲解,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科学使用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手段,使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
  (责任编辑 杜 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83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