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艳琴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作为依托,将实践作为导向,为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努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作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是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到我国伟大复兴事业能否实现。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做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事业的行为。
  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主流健康,兼有偏离、困惑现象
  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大事较为关心,对党的政策方针较为拥护,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惠民、亲民政策等执政理念较为认同,其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看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特征。然而,处于社会转型融合与适应期的大学生,存在着整合与选择观念转变的问题,在对社会的各种关系不断磨合、调整的过程中,大学生由于缺乏对我国政治方向的坚定认同,在处理影响其心理的社会因素时,很容易产生偏离、困惑及心理扭曲问题。
  2.马克思主义是主导理想信仰,兼程多元化趋势
  当代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较为认同,对中国正在坚持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充满了信心。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想信仰的占主导。然而,由于思想政治领域较复杂的斗争和矛盾会直接反映到高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点及行为方式,落后、腐朽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及政治信念迷茫的问题。
  3.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兼具功利色彩
  当前大学生具有务实进取、积极向上及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在不断成长和日渐成熟中能够正确处理民族事业与个人理想的关系,能够自觉构建正确的人生坐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高。然而,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结构中仍有较深刻的多元价值取向,在日常行为中对自我务实更加注重,因而,人生价值观中体现出较明显的功利色彩。
  4.强烈的成才愿望和竞争意识,缺乏对理想与现实差异的认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才成为社会迫切的需求,在充分被尊重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成才愿望和竞争意识更强烈。然而,由于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使高校人才的培养不适应社会需要,由于就业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使大学生对高校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拉大,理想与现实存在着较大落差,大学生由于对这一落差缺乏足够认识,使其成才理念被扭曲。
  5.高度的道德情操认同意识,缺乏认知与行为的一致
  大学生对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诚实守信”等较为认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缺乏充分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行为等比比皆是,致使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存在较严重的背离现象。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益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增强教育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效提高,首先需要创新价值目标,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政治功能的基础上,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价值目标,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性、服务性及指导性突出展现的同时,使其人文关爱性得以充分张扬,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得以提高。
  (1)尊重主体,了解需求。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要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作为工作的重点,把满足学生需求的水平和程度作为获得工作成效的标准。同时,还要注意将“精诚服务,需求至上”的价值理论落到实处,充分满足大学生五个方面的需求,即开放化的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迫切化的就业需求、广泛化的学习需求及具体化的政治需求。总之,要对思想教育切入点准确把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才育人环境。
  (2)以情育人,重视人文关怀。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冲动时期,其感情易于被调动和激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情”字出发,坚持以情育人,使大学生从懊恼中奋起,从狂热中清醒,从忧郁中解脱,从漠然中动情。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政策化疑心、以情感动人心、以温情暖人心、以解惑宽人心、以保障稳人心、以真情换真心。
  (3)尝试“对话”,凸显人性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灌输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被动性,使当代大学生成为被改造对象,抹杀了其主动性和自觉参与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改变这种“一边倒”的局面,主张采取“对话”方法,即以示范、启发、辩论、论证、双向交流、互教互学、实践参与、平等对话及自我教育等方式,重视学生参与态度,使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得以建立,使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特点得以凸显。
  2.实行“求真”教育,提高真理的说服力
  (1)首先,要真学,即对理论原著要认真学习,使其观点、立场和方法能够准确掌握;其次,要真懂,即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力求对精神实质的明确理解;再次,要真信,即对科学真理要坚信其实践证明性;最后,要真用,即将科学理论及其分析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使其指明工作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方向。
  (2)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其课程吸引力。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观点的形成仅靠理论学习和知识积累难以实现,需要将“做”作为中心。因此,在组织教学“两课”时,首先,要将知识超越教材限制,引导学生对生活世界更多关注,使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空间得以拓展;其次,将“两课”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现实场景的创设,增强其探索研究欲望;再次,注重学生自我教育,使其从感悟体验中获得自我提升。总之,要通过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使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3)强化师德建设,发挥教师作用。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做好学生成长学习的引路人;其次,为人师表要共事、共学、共修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再次,教师要坚持“培育真人”精神,秉承自身职责;最后,教师要倾心育人,以自身的“真”实现对学生的感召、熏陶和引领。
  (4)发挥学生主体性,重视实践真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使其具有独立人格的同时塑造其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3.坚持正确原则,实现工作思路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坚持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相贴近的原则;其次,要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分层分类要求的原则;再次,要坚持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原则。总之,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努力创新。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成功,是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实效性为标准的。因此,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工作思路的创新,为提高其思想政治实效性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
  [2]牟萍.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85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