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省际人才竞争力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述锋 桂昭明 张晗莉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省际人才竞争力的相关概念研究,然后对国内外学者对省际人才竞争力的涵义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最后指出现有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人才;省际人才竞争力;人才资本;评价指标
  省际人才竞争力作为评价省际竞争力重要指标,它是影响一个省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省际人才竞争力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省际人才竞争力相关概念的研究和省际人才竞争力的涵义以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梳理,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的省际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省际人才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研究
  (1)人才和人才资本对于人才的概念,国外尚未做出明确的定义。英语语境中,通常把“Talent or talented person”或者“Genius”翻译成“人才”,前者指有特殊能力的、才能、才干的人;而后者指有非凡智力或者创新能力的人。国外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天才角度对人才进行理解,如从天才的创造性行为、杰出成就和有影响这三个行为去界定人才。作为中国学术界特有的概念,国内学者主要从精英角度和一般性人才角度对人才相关的概念进行定义。
  学者黄津孚强调人才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及贡献等方面都会明显高于常人,有时甚至是“超常”。学者罗洪铁指出那些拥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并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不断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的人才可以称为人才。而一般性人才的角度,人才学家王通讯提出那些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自己领域或者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他着重强调人才的社会贡献性较大。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也是从一般性人才角度对人才进行界定,这一界定包括了人才的三个含义:第一是人才必须拥有专业知识或技能,这是人才的良好的内在素质,是构成人才的基础;第二是必须进行创造性劳动,这就将人才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等内在素质外化;第三是人才的社会贡献性,这是人才将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性劳动外化的成果,也是人才的最终目标。基于此,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纲要》对人才的定义。
  人才资本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本理论及人才学的基础上兴起的,目前国外尚未有学者对人才资本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国内对人才资本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也是相当有限。桂昭明教授在《试论“人才资本”》首次提出人才资本的概念与内涵,随后的研究中,他在对人力资本的不同度量方法进行评析并论证了受教育年限方法的科学性的基础上,将人才资本从总人力资本中分离出来,得到了人才资本存量的一般计算公式。桂昭明教授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于建立以人才资本为基础来表征的省际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准确。
  (2)竞争力。国内外学术界对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归纳为三类:能力论、状态论、功能论。
  能力论,偏重从增量角度对竞争力迸行界定。国外较为典型的就是国际竞争力的界定,它突出了企业的竞争力及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有的观点认为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持续上升的能力。国内学者则更多地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界定。因此,竞争力表现在各竞争主体为实现自身远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其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
  状态论,则更多体现出一种平衡状态。国外有观点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的在一定环境中能带来超常收益的能力。我国学者彭丽红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来自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稀缺和独特的竞争优势,并支撑着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樊纲教授指出竞争力是指商品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这些界定都将竞争力立足在了一个带有结果的状态上。而功能论,强调功效或目的,主要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既要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又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3)人才竞争力。国外对于“人才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比较著名的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O)”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IMO提出了评价各国竞争力的八大要素,其中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被一些国外学者当作是对各国人才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他们认为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主要包括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体现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的两部分组成。
  国内理论界也相当重视人才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根据各位学者的主要观点和强调重点的不同,可以将人才竞争力的研究分为五类(见表1)。
  从国内外对人才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人才竞争力作为宏观层面衡量人才发展程度的有效指标,本质上是各类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的竞争、博弈和对抗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高度凝聚。
  二、省际人才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省际人才竞争力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涉及省际人才竞争力内涵研究的文献较少,而对城市或区域人才竞争力的研究则早已有之。
  目前,国外主要将“国民素质”“人力资源”等要素作为评价国家、城市或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此外,不少学者从地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人才的流动性特点、成因和对地区的影响的角度提取人才流动、人才政策、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因子构建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而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人才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从国家、省级行政区域和城市三个层面进行展开(见表2)。其中更多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城市层面,这与当前城市竞争力成为研究热点不无关系。
  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城市或区域人才竞争力的理解和评价指标的构建不尽相同,但纷争之中也有共性,首先,城市或区域人才竞争力展现的是一个城市或区域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其次,将城市或区域作为竞争主体,需要通过对比来衡量其人才竞争力;最后,作为综合性、多层次性和系统性城市或区域人才竞争力的概念,它涉及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续表
  三、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省际人才竞争力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外尚未对此进行专门研究,而国内的研究成果也尚处于积累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人才”概念的模糊性。对“人才”的概念,还缺乏一个相对稳定和清晰统一的、客观的判别标准,在不同时期“人才”的含义可能不同。这使得各研究者在采集数据时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主观性较大。
  第二,“人才竞争力”内涵理解的主观性。在对人才竞争力理解上,现有的研究都不够深刻,没有深入地研究其内涵。目前已有的研究,要么是把它当作国家或者城市竞争力的一个指标来描述,要么凭自己主观意识选取一些指标来进行描述,从而导致对人才竞争力的认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因而由此建立起来的人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缺乏科学依据。从指标体系本身来讲,目前尚缺乏一个公认权威的指标体系。因此,以人才资本为基础来表征的省际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值得深入研究。
  第三,“对策”研究的薄弱性。已有研究偏重于对城市或区域人才竞争力的测算和排名,而少有涉及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和培养方面。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在计量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来构建省际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而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解释和分析省际人才竞争力的差异以及对省际人才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的建议上。
  参考文献:
  [1]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桂昭明.试论“人才资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7(2).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315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