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多模态协同式的大学英语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指出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并着重从语言习得环境、教学内容、网络资源应用、实训实践四个角度来探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现途径,指出该模式有利于引发教师和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语言学习与综合应用的效率。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
  本文是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2013年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多模态协同式高职英语课堂的构建(编号:GZGZ7611-14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过级考试展开,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知识灌输的状态,课堂互动只是单一的“提问-回答”式的,甚至没有。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课本。从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来看,学生的英语听说和写的能力普遍较低,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大学英语的教学的“单模态”亟待改革。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语言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 1996年,新伦敦组合(New London Group)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近年来多模态话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知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7),顾曰国(2007),张德禄(2009)都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研究,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具体来说,这种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技术平台,塑造文字,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教学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多元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研究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指出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并着重从语言习得环境、教学内容、网络资源应用、实训实践四个角度来探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现途径,指出该模式有利于引发教师和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语言学习与综合应用的效率。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一下问题:
  (1)如何摆脱困扰着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的难题:课堂上学生不愿意说(或写)英语或不知道怎么说(或写)、学生的英语课堂难以实现真正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模态相互协同,强化信息输入的有效性?何种模态为主,何种模态为辅?如何培养学生的多模态协同式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动性?
  (3)多模态协同式教与学活动如何设计、如何评价实施效果:是注重语言的fluency,还是accuracy?如何使 Fluency 和 Accuracy互助提升?
  2.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管理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本实验开始时他们刚进入大二阶段。根据大一第二学期末(2011年6月份)参加“山东省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的成绩,重新分为2个班,1班32人,为实验组(the experimental group),2班32人,为对照组(the control group)。经过SPSS软件分析,2个班的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而且2个班之前的所有英语课程都是同样的老师教授的。分班后,授课老师均由本研究小组的教师担任。
  (2)使用材料
  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研究工具和材料:a.调查问卷和网上调查; b.教学观察记录表和教学日志; c.访谈;d山东省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 e.全国职场英语证书考试
  3. 数据采集与分析:本课题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了问卷法、访谈法、网上调查、观察法、撰写教学日志和实验法。本研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课题组把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方法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筛选;
  (1)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把问卷、访谈和网上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筛选。调查和访谈侧重六个方面:a.目前我校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态度和认识;b.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和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c.学生对目前我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映和评价;d.学生对合作性和互动性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看法;e.学生的学习策略调查,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f.调查了解学生对开展英语教学改革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2)课堂观察数据分析:主要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时间分布,主要包括6个子项目:a.教师讲授的时间;b.教师提问的时间以及问题类型;c.学生回答的时间和回答的质量;d.学生主动回答或提问的次数;e.课堂沉默时间;f.课堂学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和互动形式。根据分析以上互动项目使用的时间分析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形。
  (3)实验数据分析: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2次考试成绩进行平均分、标准差和t检验,对比分析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是否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有明显的作用
  三、调查结果
  (1)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和态度。结果显示,82.2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且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会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52.88%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尚有35.77%的学生学习兴趣有待于提高;还有11.42%的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兴趣,甚至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从问题2的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2.17%的学生表示只是为了应试而学,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过级考试只是他们学习动机的一个部分。   (2)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和学习策略。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潜力表示有信心;4.13%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太难学了,甚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了。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难点是口头表达和词汇,其次为听力和阅读。认为书面表达较难的只占不到10%,有7.48%的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这个结果与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请从听、说、读、写”各方面简单列举一下自己学习英语的感受”的调查结果极其相近。
  口头表达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每一位学生最渴求得到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哑巴英语”的学习现状正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心。书面表达也是英语应用能力的表现,但是学生似乎对此的焦虑度较低。我们分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校内英语考试和英语水平考试都把写作纳入考试范围,而且在考试中写作往往只占10%的比例;而对作文内容只要求写(80-120)字之间,且写作时学生还能有斟酌、甚至借鉴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表达的机会;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多背背作文模板就能应付过去了。
  学生的另一个学习难点在于词汇。高职高专生源不象本科生那样整齐划一,有的在人大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而且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若要达到高校英语能力考B级,入学词汇要求为 1000个,A级为1600个,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积极词汇量的匮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影响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成为英语学习的瓶颈。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习计划性不强,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加强学习策略训练。
  (3)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映和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0%左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踊跃参与课堂讨论或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还有30%左右的同学不会主动去参与课堂活动,但若被点名回答问题也能勉强应付,尚有近40%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发表意见或主动提问题。也就是说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没有或不愿意主动寻求练习口头表达的机会。
  还有22.44%的学生认为老师教什么都是对的,是权威的,这部分学生往往课下不会再去进一步思考课堂所学内容,也往往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40%的学生对此持中立态度,还有37.54%的学生并不把老师当成学术权威。这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往往比较高,课下也会主动深化理解或反思课堂所学内容。也就是说将近80%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方面有潜力待开发,这对我们开发第二课堂、组织课外小组学习是个有利条件。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力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44.57%的学生渴望在学习上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认同。
  42.9%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配合老师的提问或其他互动性教学手段,只有26.6%的学生表示会积极配合老师。这个结果与我们实际课堂教学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同时与问题9得到的信息相吻合。该反馈信息表明,现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单词、语法、翻译课文;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模式为主(70%)。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多年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的主要原因。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听课习惯有关,也和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有关,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目前课堂的教学缺乏互动性,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或者课堂设置的问题或者活动内容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统计结果表明,61.74的同学比较喜欢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7.38%的学生反对这种教学模式。可见只要课堂引导方法得当,互动情节设计合理,互动课堂是完全行得通的。
  访谈结果与问卷调查的结果高度相似,学生普遍渴望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习,都渴望自己能学好英语,认为学好英语对自己的前程有很大帮助。学习好的同学都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认为不仅为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学生对开展教学改革的反映和态度。通过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
  总结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存在较大意见,多数同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渴望增加听力、口语课,希望考试内容更能反映他们的学习水平,希望课堂教学氛围轻松、互动,也希望多观看英文电影,多学习关于西方的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
  四、实验结果、讨论及建议
  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检验。将学生分别在2011年6月和2012年6月“山东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全国职场英语证书考试”的成绩录入,首先进行描述性的分析,检验了样本大小、标准差、平均数。然后对2次考试中2个组的平均差进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以及平均成绩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后测成绩表明,实验组的听力、阅读和写作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这说明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英语表达,重视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
  1、如何摆脱困扰着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的难题:课堂上学生不愿意说(或写)英语或不知道怎么说(或写)、学生的英语课堂难以实现真正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本研究表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参与度低、难以实现课堂互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
  (1)长久以来接受传统的“灌输”型的授课模式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当做知识的“接收容器”和被动的听众,教师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学生参与使用英语进行综合训练的机会极少甚至没有。长期的被灌输教育磨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
  (2)授课形式单一,所学内容没有吸引力:由于教师授课单调,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善于把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不善于或懒于给学生补充学习资源,照本宣科,授课模式是单一的“单词-课文-课后练习”等直线模式,学生认为这些东西与自己关系不大,没有学习的热情,没有参与意识。   (3)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学生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普遍存在“听力不好,听不懂老师的英语问题;积极词汇量不足,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问题。 高职高专生源不象本科生那样整齐划一,有的在入大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而且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词汇量的匮乏,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影响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成为英语学习的瓶颈。
  建议: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模式,采取有效的方法迅速补充学生的积级词汇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立体化的多模态手段加强和促进学生多种信息的输入接受、理解和输出;合理科学地设计有趣的课堂互动环节,消除部分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焦虑感,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改变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量的口语活动,检查学生活用语言的情况,并进所学语言内容进一步扩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尽量涉及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采用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词汇量的同时,强化学生积极词汇量的学习。比如在讲授中使用词汇法(the Lexical Approach),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知识(音、形、义、搭配、文化含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说练口语的热情和兴趣。
  2、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多模态相互协同,强化信息输入的有效性?何种模态为主,何种模态为辅?如何培养学生的多模态协同式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动性?
  本课题研究显示,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就是教学形式单一,虽然大多说课堂上已经在使用多媒体授课,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时,现在不少英语教师的课堂成了“播放PPT课件”的专场,教师的任务似乎成了坐在电脑旁操纵PPT课件和读出课件上的内容。
  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将传统教学模态与现代化教学模态相互配合使用,广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丰富的多媒体外语学习资源的同时,发挥传统模态的人性化优势。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中,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先应该根据现有资源,考虑哪些模态可以使用。例如,传统的设计资源包括“口语、板书、手势、姿势、动作、表情、实物、教室中的桌椅及其排列方式等”;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中教师可以利用的设计资源有“PPT演示、网络资源、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室、录音录像设备等”。在课堂设计时要注意设计重点模态,比如讲话的内容、顺序、口气;板书或PPT展示的布局以及呈现方式(是否需要动画效果、图片话插入影音片段)等;而教师的表情、手势和姿势(如在课堂内的移动)一般不需要设计,这些模态是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随机使用的。只有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充分调动多种授课模式,实现多模态相互协同,才能有效地促进信息输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改变被动的听课状态;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多鼓励,注意给学生纠错时的语气和策略,使学生降低课堂“课堂当众发言的焦虑感”。培养学生的多模态协同式的学习能力,比如传统的“口、眼、手”并用,加上网络资源利用,制作英语课堂展示的PPT,提交电子作业等形式,多管齐下,强化多途径、多模态的输入输出训练。同时,在设计师生互动环节的同时,要注重设计一些生生互动的环节。比如,在学生简短发言或演讲(mini-presentation)之后,邀请同学提问。实践证明,生生互动比师生互动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使用的兴趣和热情。
  (3)在教学中,是注重语言的fluency,还是accuracy?如何使 Fluency 和 Accuracy互助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较少,学生课堂参与不积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说不好,在老师、同学面前丢面子”。有的老师过于注重语言的准确性,纠错细致,有时语气还比较严厉;不少学生有“挫败感”,还有很多同学因此干脆从不参与课堂发言。因此在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中,要协调好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的关系,注重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fluency& Accuracy)的互助提升。比如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商务交际情境,通过开展role-play、pairwork/group work、mini-presentation、debate等活动,鼓励学生敢于使用英语言事。在抽查学生或要求学生做课堂陈述时,尽量不要打断学生,在全部抽查完后简短点评学生的1~2个共性问题,重点对学生英语表达进行鼓励,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适当提醒学生巩固语言框架,及时将口头表达的内容转化成书面形式,“以写促说,以说促写”,以多元化的形式,巩固语言应用技能。课堂口语展示旨在提高他们的语言使用的fluency,激发使用英语的主动意识,培养交际技巧和沟通能力;在布置在线作业时,主要以课堂使用过的话题为主,要求他们把课堂上说过的话整理成文字稿,发布在学习论坛的“在线作业”版块,从词语搭配和语法的角度对指定话题进行深加工,重在培养他们的语言的accuracy,养成他们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在课堂口语展示中,Fluency领先,兼顾Accuracy;通过提交在线作业,强化Accuracy意识,提高Fluency能力。这样英语表达的流利度与准确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结束语
  本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多模态协同式的课堂教学,摆脱了困扰着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的“学生课堂表现不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少”的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种授课方法相互协同,能充分强化信息输入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和效果。
  笔者认为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教练”,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教什么”到“怎么教”。第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尤其对于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帮助十分明显。第三,打破了“哑巴英语”局面,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于如何使教学方式更科学高效、课程设置更合理,考核方式更加公平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5):48
  [2] 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7(4):3
  [3]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
  [4]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370
  [5] Tomlinson, B.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367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