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机构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卫泽 吴延慧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机构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面临着对自身的机构属性、工作职能、人员结构、业务流程等进行调整、改革的紧迫任务。通过对中国百所高校和美国十所高校的网上调查,发现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注重信息技术机构的业务整合以及在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和学习的深度融合;国内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职能呈现多样化,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应用不足。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中国高校; 美国高校; 教育技术; 组织机构
  [中图分类号] G4472.2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丁卫泽(1964—),男,江苏如皋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dwz79@ntu.edu.cn。
  高校教育技术机构是教育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三十年里,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在保障日常教学、推动教育技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为高等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 高校教育技术工作面临很多新课题, 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不少压力和困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相互协作等都会对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本研究对中美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机构名称、人员结构、机构属性、部门设置、工作职能等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其间的差异和利弊,以期对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特点分析
  (一)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现状
  根据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1]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为2358所,其中公办本科院校为1112所,分布于不同省市。笔者在公办本科院校中按办学层次和学科范围将调查对象分为“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地方综合性大学、单科性大学等四个类别,分别按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三大经济地带[2]随机选取100所高校(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通过登录这些院校的网站,对其教育技术机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并对汇总结果从机构名称、机构属性、人员结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机构名称
  调查的100所高校中,有95所高校设有1个教育技术机构,还有5所高校设有2个独立的教育技术机构。这些机构名称并不统一,有的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的名为“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有的名为“网络信息中心”或“信息管理中心”等。归纳后大致可分为6类:(1)以“教育技术”为关键词命名的机构有22所,占高校总数的22%;(2)以“教育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关键词并列命名的机构有13所,占高校总数的13%;(3)以“信息”类、“网络”类为关键词命名的机构有55所,占高校总数的55%;(4)以“管理”或“办公室”为关键词命名的体现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有4所,占高校总数的4%;(5)以传统的“电教中心”为关键词命名的机构有1所,占高校总数的1%;(6)设置2个独立教育技术机构的高校有5所,设置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网络与计算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网络中心)的组合。
  一个学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命名,大体上取决于两大类因素,一类是学校外部的大环境,如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的理论演变对教育的影响,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业务指导和行政指令等;另一类是高校内部因素,如高校对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关系的理解,学校领导层对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校内教育技术工作的历史演变,现阶段教育技术在校内的作用和地位等。
  从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演变历史看,上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置了教育技术机构,如电教科、电教室、电教中心等,从事以视听技术为主的电化教学。到了上世纪90年代,网络信息技术异军突起,教育信息化呈燎原之势,对于高校而言,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来从事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信息化工作。而此时电化教学工作在不同的学校却有不同的发展和际遇:有的由于电化教育工作出色,在学校有较大影响和地位,再加上及时吸收教育技术新理论,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机构由传统的电教机构顺利转型,更名为教育技术机构(表2的第一类);有的虽然电化教育工作做得很好,但仅仅死抱视听技术,没有及时吸收教育技术新理念,没有及时抓住信息技术,致使学校另外成立信息技术管理机构(网络中心、信息中心等),就形成了两个教育技术机构双峰并峙的局面,再后来,有的维持双机构(表2的第六类),有的合并为一个机构(表2的第二类);有的则由于各种因素,传统电教机构走向沉沦,逐渐没落,或被取消建制,或被并入信息技术机构(表2的第三、四类)。
  从教育技术机构名称也可以看出所在学校的教育技术发展程度。比如有部分高校只重视校园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的是“网络中心”;有部分高校不仅重视校园网络建设,还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教育技术培训、教育技术研究和教育技术推广等相关工作,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有的高校特别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赋予教育技术机构行政管理职能,如浙江财经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就是独立的两个处级建制单位,合署办公,负责全校数字化校园、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的建设和管理。
  因此,从传统电教角度看,教育技术机构名称的演进史,实际上就是以视听技术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技术手段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竞争、相互包容合流的历史;是媒体论的教育技术观向系统论的教育技术观演变在高校教育技术实践中的反映。
  2. 机构属性
  在100所高校中,有87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在“简介”中明确提到机构属性,其他13所高校则未提及。87所高校对机构属性用词各不相同,“服务”、“管理”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74次和68次;其次是“教辅”、“科研”、“教学”,分别是50次、19次和16次。其中多数高校集“服务部门”、“管理部门”、“教辅部门”于一身。在进行网络搜索,从高校主页跳至其教育技术机构时,笔者发现,各高校对其教育技术机构的归属划分并不完全一致,其中50所高校直接将其列为处级建制的“直属单位”,6所高校将其列为科级建制部门,挂靠校办、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教育技术与工程训练中心等处,还有31所高校没有提及机构级别。从上述机构属性和机构级别看出,一方面由于教育技术机构任务多样化的特点,包括服务、管理、科研、教学等,使得它的机构属性难以界定。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或现成的设置模式可供参考,不少高校对教育技术机构的性质、级别、归属等进行任意调整,造成其处于边缘的尴尬地位。   3. 人员结构
  在100所高校中,有56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在介绍中有人员情况说明。其中14所高校只介绍了人员总数,其余42所高校则有所侧重地具体介绍了人员结构。
  (1)人员总数
  56所高校在人员总数统计时,对于工作人员的性质没有具体说明,有的用“工作人员”,有的用“正式员工”,由于各地高校用人制度的差异,职工大体包括:学校编制内的在编职工、人才租赁或人事代理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工),本文统计一律计入人员总数。56所高校人员总数情况如下:人员总数在10人以下的有5所高校,11~30人的有38所高校,31~40人的有7所高校,41~60人的高校没有,61~80人的有2所高校,81~100人的有4所高校。
  (2)职称分布
  有37所高校的介绍中有职称说明,统计后发现,在37所高校851名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203人,占统计人数的24%;中级职称285人,占统计人数的33%;初级职称数据不完整。数据显示高校教育技术专业队伍中中级职称人数>高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职称呈现纺锤形结构。
  (3)学历分布
  有15所高校的介绍中有学历说明,15所高校385名工作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占统计人数的4%;硕士学位153人,占统计人数的40%;本科学历109人,占统计人数的28%。总体数据呈现:硕士学位人数>本科学历人数>博士学位人数。
  很多高校介绍“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有较高知识层次、勇于开拓进取和创新的队伍”,“是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年轻技术队伍”,“形成一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具有较强技术力量的教辅技术服务队伍”,从这些介绍以及上面显示的调查数据来看,高校教育技术机构人员结构明显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知识化、综合化”的特点。
  4. 内设机构
  对内部职能机构设置的考察,并不能完全判断该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在相关业务方面的发展状况,但是可以通过它了解该教育技术机构的发展倾向。在内部职能机构设置上,多数高校都是直线型的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职权和职责分明,信息沟通简捷方便,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在100所高校中,有72所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设置了内部职能机构,如综合办公室、网络技术部、教育技术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考试培训部、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等。数据结果显示:设置网络技术部的高校所占比例最高,占调查高校的88%(有8所高校设有两个或以上的网络部门,分别从事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工作,如网络运行管理部、网络工程服务部、网络信息管理中心、网络用户服务部等,本文一律归于网络技术部)。设置比例较高的其他部室是综合办公室、教学技术部和信息资源部,分别占调查高校的70%、54%和42%。另外设置研究与开发部、教育技术教研室、考试培训部、一卡通卡务中心、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影视制作中心的比例分别占调查高校的26%、17%、14%、13%、11%、10%。设置比例最低的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和网络教学部,分别占调查高校的8%、7%。
  5. 机构职能
  在基本职能和工作任务方面,教育技术机构涉及的面较广,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规定。就所选的100所高校,有83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对职能定位作了详细介绍,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学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服务及开发,教育技术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及考核工作;其次是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组织、开发和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和维护,教育技术相关研究,摄影摄像、新闻宣传片节目制作;少数承担计算机教学、学生培养职能。
  关于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职能定位,我们不妨从教育技术定义的角度来看待。国内专家学者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这个阐述包括了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并强调教与学并重, 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这个定义再看教育技术机构职能定位,就是把原先的“教学媒体”机构转变为“媒体教与学”机构, 并进一步演变为全方位的教育技术机构, 最终成为全校的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设计、制作中心,现代媒体教与学资源管理中心,教与学过程技术指导中心和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3]
  (二)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特点
  综合分析结果,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机构属性不统一
  在机构属性方面,由于教育技术机构任务多样化的特点,包括教学、服务、管理、研发等,使得它的机构属性难以界定,再加上缺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行政干预,造成各高校对其定位不同,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属性界定。
  2. 工作任务和职能多样化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大部分保留了传统的电化教学工作,例如对硬件设备的维护、对电教教室(演变为现在的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及音像教材的制作;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新的业务范围,例如课件、软件的制作,远程教育的开发,教师的培训等;目前,教育技术机构在教师计算机能力培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计算机教学以及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却比较滞后。[4]
  3. 教育技术机构的发展不平衡
  各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发展阶段及重点不一,有的处于硬件建设(设备管理)的初级阶段,有的处于软件建设(教学软件、课件制作)的中级阶段,有的处于潜件建设(教育技术推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高级阶段,有的还参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平台。教育技术研究力量严重不均,有的教育技术研究力量雄厚,拥有硕士点和教育技术杂志社,有的则很少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4. 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服务,而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关注较少。即使教育技术培训,也只关注技术本身,而忽略了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融合应用。
  二、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教育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国家,考察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发展现状,可以为我们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笔者以期刊文献资料以及网络检索(登录美国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网站)获取的美国部分高校教育技术机构概况为分析对象(如表4所示),现将其机构特点分析如下。
  (一)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现状
  1. 机构名称
  美国大学的教育技术部门或机构,名称上表现多样,例如,信息技术部(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vision)、信息技术服务部(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信息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教学发展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教育发展与远程教育中心(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and Distance Education)、教学技术中心(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es)等。这些机构的关注点不同,有的致力于研究和管理(如密歇根大学的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有的致力于信息技术服务(如耶鲁大学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部门注解即“serving the Yale community with technology”)。但这些机构的共同点是为全校师生提供教与学和研究方面的技术支持服务,协助大学教师成功地创建和实施教学。
  2. 机构属性
  美国大学教育技术机构归属不一。有的作为行政单位由主管信息技术的副校长(Associate Vice President-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直接领导(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信息技术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有的属教务部门(如华盛顿大学教学发展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有的则属于学校信息技术处的一部分。
  3. 人员结构
  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功能定位大多注重信息技术建设和服务的整合,避免多头建设和协调,因此教育技术机构人员队伍也相对集中,学校公共职能部门基本上不需要信息技术人员,信息技术服务均由大学教育技术部门来承担。一般学校的教育技术部门人员均超过百人。[16]就笔者所调查的这几所高校,匹兹堡大学教育发展远程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最少,但也达到60名,另外还有兼职的学生。整体上看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人员规模要比中国高校的教育技术专职人员大得多。
  除了人员规模庞大以外,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电邮、电话、研究方向、工作职责等)都比较公开,部门主页上有详细的介绍。师生员工遇到教学或学习上的技术问题可以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或预约上门服务甚至直接到办公室寻求帮助。
  4. 内设机构
  美国大学教育技术机构内部职能部门主要有:(1)学术服务处(Academic Services);(2)管理信息服务处(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Services);(3)基础设施服务处(Infrastructure Services);(4)数据管理中心(Data Management Center);(5)财务管理及规划处(Finance,Administration & Planning);(6)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7)信息安全处(Information Security);(8)客户服务处(Customer Service);(9)战略方案处(Strategic Initiatives)。每个职能部门又下设多个职能中心,负责更具体的信息技术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提供支持和服务。
  美国大学教育技术机构设置有CIO职位(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简称,译作信息主管、首席信息官),CIO通常是负责校园信息化工作的副校长,这种头衔一般是校长委员会水平的位置,他们是信息技术规划、政策的制定者,管理信息技术中心,同时负责协调校园信息技术活动。[17]如耶鲁大学信息技术服务部、新罕布什尔大学信息技术部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信息办公室,都是这种组织模式。
  5. 机构职能
  综合美国这几所大学教育技术机构的职责,发现其主要致力于以下工作。
  (1)提供网络服务和技术支持
  主要负责校园网络建设的规划、学校网络软硬件的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监控、管理服务、网络信息等工作,为师生提供畅通的网络支持服务。如耶鲁大学提供网络ID和密码、快速连接、无线、VPN以及安全方面的技术支持;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网络服务则包括:校园以太网、校园无线网络(WIFI)、信息技术安全、网络安全、互联网、USNH广域网、拓展广域网络和非USNH机构的互联网、视频会议服务——点对多点桥接、新罕布什尔州的远程教育网络等。
  (2)负责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与维护
  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学习需要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机房的建设,如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这些机房提供装有常用软件和资源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联网设备,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常用软件由学校信息技术部门统一采购或者免费提供。每个实验室还安排有技术咨询和管理员,由兼职学生担任。[18]   (3)为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教育技术部门负责学校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包括电子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邮件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如南加州大学提供全天候的可靠的技术基础设施以适应学校各种需求。电子邮件和目录服务能支持超过75000用户每天约120000条的信息交换。客户支持中心每年处理来自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的大约71000个与计算机相关的问题。
  (4)提供网络和通讯服务
  学校的网络和通讯服务,都由教育技术部门统一管理。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信息技术部下属的通讯支持中心(Communication Support Services,CSS),负责为信息技术部的一线工作服务,如24/7的“信息技术服务台”(正在上课的时候);负责学校 Blue ID卡的物理分布和ID系统的平稳运行;负责出版面向师生员工“如何在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刊物;负责大学软件站点许可证的管理。
  (5)保障信息安全和制定信息安全政策
  美国高校的网络普及率很高,高校师生以及管理人员对网络高度依赖,使学校的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保证校园网络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存储信息的安全和免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等问题是美国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19]高校的信息技术部门都设有专门的信息安全办公室,如耶鲁大学的信息安全处(Information Security)、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信息技术安全与防范处(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 Preparedness)、俄亥俄大学的信息安全办公室(Offic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由CISO(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的简称,首席信息安全官)领导。信息安全团队负责日常安全运行、网络监控、系统遵守以及保护学校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6)提供全面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
  美国高校为教职工提供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如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信息技术部经常为教职工举办常用软件、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等内容的培训与讲座,以推广校园信息技术。[20]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部下属的教育和特别服务处(Education and Outreach Service)有两个固定的培训项目,一个是叫高效学者,主要是进行软件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师生的工作效率;另一个叫午餐学习,在午餐时间就一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做讲座。演讲人将技术与教学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教师和学生以一些观念上的冲击,使其对技术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有初步的印象,并适时地告诉听众教学服务处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通过教学服务处后续的服务来促使教学和学习研究方式的转变。[21]维拉诺瓦大学教学技术中心有专门给老师介绍各种技术的讲习班和研讨会。
  (7)高性能科研计算和科研用信息技术服务
  美国大学比较注重跨学科研究,因此建设高性能计算和通信中心来创造这样的学术环境。如美国南加州大学信息技术服务部下属的高性能计算和通信中心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HPCC),成立于2000年,支持科学计算、计算机科学和通信等180多个研究小组在实验胚胎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自然语言翻译和健康科学等各种学科方面的研究。其计算和通信资源使研究人员能够超越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对问题产生新的理解和有意义的结果,具有深远的跨学科的影响。HPCC主要通过系统解决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问题来扩大“大计算”(Big Computing)的范围。凭借其先进的计算和通信资源建立使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组织和虚拟世界。
  (8)开发研究促进教与学的项目
  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开发关于高等教育的教学、学习和评估方面的研究项目。选择的研究领域都是那些他们认为既有助于学校教学又能丰富本领域的知识的问题。主要项目涉及改善大学课程的教与学环境、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经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以及推广新兴起的学习技术、教与学技术项目的材料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等。[22]
  (二)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特点
  1. 注重信息技术和教与学的融合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的学习模式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全校师生提供教与学方面的技术支持,协助大学教师成功地创建和实施教与学,以此来促进学校的教学与学习。例如隶属于耶鲁大学信息技术服务部的Center for Media Initiatives(CMI),主要负责耶鲁大学的高级媒体开发计划与支持网络教学,包括教育媒体和课件的发展计划。在网络教学部分,耶鲁大学从2005年开始导入开放式的教学平台。此外,该中心内另有一个教育技术解决方案的小组,聘有专职的职员,包括课程开发者、教学媒体专家、平面设计师、网页制作人,还有教育支持管理人,负责协助教授使用教育技术与进行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后期制作。
  2. 注重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所调查的这几所高校的教师都使用Blackboard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Blackboard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课程管理软件系统,用于支持教学和学习。师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可以实现良好的交互。教师将授课计划、课程讲义、参考文献、作业等发布在Blackboard系统中,学生通过Blackboard来下载资源、提交作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及共享资源。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创建讨论帖子、博客和日志,发布公告,参与评论。学生还可以检查等级和任务等。美国高校Blackboard平台还与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高度集成和关联。比如查看教师列出的参考文献时,可以直接连接到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教学信息也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门户网站通知到学生。   3. 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CIO机制
  CIO制度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开始推行,CIO一般是校委员会的成员,学校的高层领导会议都要参与其中并给出合理的对策建议。CIO要熟知各部门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状况,结合学校发展,为学校量身打造适合的发展方案。根据美国最权威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 2007年的调查显示,教育技术机构负责人具有CIO头衔的比例为28.90%。笔者调查的11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负责人具有CIO头衔。他们管理整个学校的教育技术部门,规划教育技术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保障各项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和校园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调配教育技术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为其他部门服务;掌握其他部门的发展状况,实时给出改革的意见。[23]
  4.注重信息技术部门的业务整合和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信息技术服务均由大学教育技术部门来承担,并且注重信息技术建设和服务的整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等都整合在一起,每位老师和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拥有一个电子身份ID,可以用这个ID和密码进入学校的所有系统,包括上网认证系统、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教育技术部门还可以根据师生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ID的权限,真正实现了身份认证的整合。在资源建设上,美国大学建设有高性能科研计算和科研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计算机公共实验室、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制作与技术服务等。
  5. 跟踪信息技术前沿,促进信息技术服务创新
  利用无线技术使无线网覆盖大学校园,创造更加灵活的学习与教学环境,使移动学习成为现实,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网络虚拟技术逐渐使服务更加精细和人性化,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校园设施与后勤服务网络系统以及基于电子地图的教室网上查询系统等。
  三、美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建设对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启示
  1. 配备足够的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专业队伍人员偏少,大部分高校人数在10~40之间,与其所要承担任务的数量、复杂程度和高标准高要求显然不相称,正因为人员匮乏,许多本该做的与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业务如网络教学的技术支撑、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无法深入开展。甚至基本的信息化环境保障都不能满足,如校园网络维护,有的学校只能保证校园网中心到楼宇机房的骨干线路,楼宇到桌面的维护只能由用户自行解决,这样的信息化保障显然是低水平的。笔者所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数达100人,在全国高校中规模算是大的了,但占学校教职工总数比例也仅有3%,反观美国高校,人数最少的也有60人,占职工总数多超过3%,耶鲁大学甚至达到19%(见表5)。
  2. 拓宽专业结构,优化教育技术专业队伍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专业队伍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还有一些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结构单一,大多只能从事校园网维护、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维护等硬件管理,而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维护和数据挖掘等方面力量薄弱,教学指导、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支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人才更加缺乏。而美国教育技术机构专业人员的专业种类则宽泛得多,既有网络技术维护人员,又有网页制作人员;既有视听媒体专家,又有平面、动画设计师,还有教学设计专家、教育管理专家等。为了满足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多样化等需求,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等深度融合,我们应该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课程论、传播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3. 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
  国内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上和美国差距不大,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主要着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服务,而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中主动关注较少。有的高校教育技术机构也设有教育技术教研室对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但却并不注重其研究成果的推广。我们要借鉴美国高校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应用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创新,推动学校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 加强教育技术机构业务的集成与整合
  美国高校信息技术服务均由大学教育技术部门来承担并统筹管理,这种统一提高了整个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我国有的高校不仅存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有不少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并列机构,由于门户之见,缺乏相互了解和合作,争抢资源。必须以信息技术方便师生应用为目的加强机构的业务集成与资源整合,包括学校数字校园的整体规划、校园网及通讯服务、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教育技术培训等,实现集中建设和管理,避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5. 改革教育技术机构的管理体制
  在美国高校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建有完善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CIO不只是一个职位的设置,更是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一次革新,涉及学校各部门的调整。从我国高校定位和现有人员组织模式来看,部分高校设置CIO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我们可以吸取CIO制度的优点,为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个典范。
  6.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服务意识在逐年提高。但是还要不断地创新服务模式,落实服务规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让服务更加高效和人性化。同时要加强服务推广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让师生对学校教育技术部门提供的服务充分了解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EB/0L].[2012-01-1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606.html.
  [2] 张子珍.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演变及评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6):89~92.
  [3] 刘万年.高校教育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电化教育研究,2000,(5):13~18.
  [4] 郑琼.M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绩效改进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5] 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EB/0L].https://citp.princeton.edu/.
  [6] 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信息技术部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vision[EB/0L].http://www.mtsu.edu/itd/.
  [7] 耶鲁大学信息技术服务部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EB/0L].http://www.yale.edu/its/.
  [8] 新罕布什尔大学信息技术部Information Technology[EB/0L].http://it.unh.edu/.
  [9] 俄亥俄大学信息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B/0L].http://www.ohio.edu/oit/.
  [10] 密歇根大学信息技术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EB/0L].http://www.citi.umich.edu/.
  [11] 美国南加州大学信息技术服务部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EB/0L]. http://www.usc.edu/its/.
  [12] 华盛顿大学教学发展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EB/0L].http://depts.washington.edu/cidrweb/.
  [13] 匹兹堡大学教育发展与远程教育中心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 Distance Education[EB/0L].http://www.cidde.pitt.edu/.
  [14] 内布拉斯加大学卡尼尔分校信息技术服务部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EB/0L]. http://www.unk.edu/offices/ITS/Home/.
  [15]维拉诺瓦大学教学技术中心The 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es[EB/0L]. http://www1.villanova.edu/villanova/unit/instructionaltech.html.
  [16] 刘臻.从美国大学看高校信息化中的深化应用和改革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4~6.
  [17] 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9,((l):25~29.
  [18] 刘臻.从美国大学看高校信息化中的深化应用和改革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4~6.
  [19] [23] 安婧.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20] 汪建华,韦笑.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校园信息化发展与实践之探析[J].中国教育信化,2011,(7):14~17.
  [21] 丁煜,桑新民.教育技术在美国高校中的角色——访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部[J].中国大学教学,2007,(2):73~76.
  [22] 王媛媛.普通高校教育技术部门职能定位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439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