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晨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语法项目,是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对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促进外国留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把”字句。
  关键词:“把”字句;偏误类型;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92-03
  “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句式。因为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本文以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把”字句的习得情况调查为依据,从结构和语义表达上将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主要偏误分为遗漏、误用、错序、误代、回避、搭配不当几种类型,每类偏误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小类来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把”字句的偏误类型
  (一)遗漏
  遗漏指的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把”字句的遗漏偏误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遗漏谓语中心词。遗漏动词性补语前谓语中心动词:(1)他把那些书都掉了。(他把那些书都扔掉了。)(2)我把这篇课文懂了。(我把这篇课文弄懂了。)遗漏形容词性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3)老师,请您把字大一点儿。(老师,请您把字写大一点儿。)(4)女同学每天都把宿舍干干净净。(女同学每天都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1)、(2)是遗漏了动词性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掉”、“懂”都是不及物动词,不是前边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主语的某个动作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词常常做动词后边的结果补语,所以应填补上遗漏的谓语中心词。(3)、(4)是遗漏了形容词性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大”和“干干净净”是形容词,这些形容词都不能表示主语施加的动作行为,都不具备“把”字句的谓语的资格。在语义上这些形容词应做结果补语,体现动作的结果。所以,应添加上遗漏的谓语中心词。
  2.遗漏补语:(1)他把钱用。(他把钱用光了。)(2)他把汤洒。(他把汤洒光了。)“用”、“洒”都是动词的简单形式,即光杆儿动词。“把”字句一般表示处置意义。正如李大忠(2007)所说,“‘把’字句表达意义的需要决定了‘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不可能是个光杆儿的形式,在动词前后(主要是在动词后)应当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与动词有联系的其他相关意义。”]要表示结果或变化,动词后边就应当有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要表示动作的某种方式,动词谓语前就应当有表此类意义的词语形式。总之,“动词前后的成分……才具有积极的性质,才是近代汉语里发展这个‘把’字句式的推动力。”(吕叔湘,1990)除了一些“动词+补语”结构的双音节动词:端正、放松、缩小等可以使用,因为这种结构本身包含了结果意义,或者说在意义上是自足的。
  (二)误用
  误用是指句子从语法形式或语义表达上不具备使用“把”字句的条件,因而不该用“把”字句表达,但却用了而造成的偏误。而外国留学生经常泛化“把”字句的使用规则,忽视“把”字句的限制条件,导致偏误的产生。
  1.受动词限制不能使用“把”字句的句子。“把”字句的动词本身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构成“把”字句的动词有以下几种:关系动词:(1)她还没有把那本词典有吗?(她还没有那本词典吗?)(2)中山广场北边把中国银行是。(中山广场北边是中国银行。)认知、感受动词:(3)苏林教授把事情的全部经过知道了。(苏林教授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4)希望你们把大连喜欢。(希望你们喜欢大连。)趋向动词:(5)我早就把泰山来过了。(我早就来过泰山。)(6)我至今还没把西藏去过。(我至今还没去过西藏。)(1)、(2)中“有”、“是”是关系动词,主要作用是联系主语和宾语,表示其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不表示行为动作,词汇意义比较抽象,所以不能做“把”字句的谓语。(3)、(4)中“知道”、“喜欢”是表示人的认知、意愿和心理感受的动词,不能做“把”字的谓语,所以不成立。(5)、(6)中“来”、“去”是趋向动词,趋向动词虽然是动作性动词,但是没有处置性,所以不能构成“把”字句。另外,句子的语义内容决定了不能用“把”字句。
  2.受动词后边补语的限制不能使用“把”字句的句子。动词后边有可能补语的句子:(1)我把你的箱子打得开。(我打得开你的箱子。)(2)我把老师的笔迹看不懂。(我看不懂老师的笔迹。)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的句子:(3)我把他的话听烦了。(我听他的话听得很烦。)(4)大家把电影看乐了。(大家看电影看乐了。)动词后边有状态补语的句子:(5)他把练习做得很认真。(他做练习做得很认真。)(6)我把中文学得很努力。(我学中文学得很努力。)动词后边有表状态意义的趋向补语“起来”的句子:(7)他把舞跳起来。(他跳起舞来。)(8)我把这本小说看起来。(我拿着这本小说看起来。)(1)、(2)是谓语后边都带了可能补语,表示的是主观或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实现某种结果或变化。而“把”字句的语义是表示通过动作的实现给“把”的宾语带来某种确定的结果或变化。两者的意义相矛盾,所以不能使用“把”字句。(3)、(4)中的“烦了”、“乐了”是结果补语,表示动作或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在“把”字句中,结果补语在意义上是指向“把”的宾语的,即谓语动词给“把”的宾语带来的结果或变化。而“烦了”指向的主语“我”而不是宾语“话”,同理(4)也不成立。(5)、(6)中的“很认真”、“很努力”是状态补语。按照鲁健骥先生(1993)对状态补语的分类,这种状态补语“是对‘把’字宾语的描写或评价”。而“很认真”、“很努力”却指向主语而不是宾语,所以不成立。(7)、(8)中谓语动词都是持续动词,后边有“起来”,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延续,是一种状态意义。表示这样的意义,在汉语里不能用“把”字句。
  3.“主语+把+O+V+在+处所”格式的句子。(1)我把汉语学在辽宁大学。(我在辽宁大学学汉语。)(2)我把饭吃在饭店。(我在饭店吃饭。)在汉语里,这个格式中一定包含这样的语义特征:主语通过动作行为(V)使处所中原来不具有的事物(O)存留于该处所中。但是(1)、(2)都不具备这样的语义特征,所以不能用“把”字句。   (三)错序
  错序是指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
  1.能愿动词错序:(1)你把作业应该交上去。(你应该把作业交上去。)
  2.表示时间的词语的错序:(2)妈妈把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妈妈已经把东西准备好了。)
  3.“把”字宾语错序:(3)他把家寄回去了那张照片。(他把那张照片寄回家去了。)
  4.否定副词错序:(4)大家把书本不要乱放。(大家不要把书本乱放。)
  (1)“把”字句中“应该、会、能”等能愿动词必须用在主语之后,介宾短语“把……”之前。(2)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已经”、“马上”等一般要用在“把”之前。(3)病句中的处所词不是受处置的对象,不该用介词“把”引进,根据语义,受处置的对象“照片”改作“把”的宾语。(4)“把”字句中,如果有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等,那么它应当出现在“把”字之前。
  (四)误代
  误代是指没有区分“把”与其他相近意义介词的区别,用“把”字替代意义相近的其他介词。
  1.“把”与“给”:(1)她把她爱人写信。(她给她爱人写信。)
  2.“把”与“用”、“拿”:(2)他把笔写了几句话。(他用笔写了几句话。)(3)他会把筷子吃饭。(他会拿筷子吃饭。)
  3.“把”与“对”、“向”:(4)我把她大叫一声。(我对她大叫一声。)(5)公安局把人民宣布了交通规则。(公安局向人民宣布了交通规则。)
  4.“把”与“叫”、“让”:(6)我不能把你白来。(我不能叫你白来。)(7)我把朋友陪我去机场。(我让朋友陪我去机场。)
  5.“把”与“使”:(8)这把我的生活愉快。(这使我的生活愉快。)。
  汉语中有这种“把”字句:“把+名词1+动词+名词2……名词1和名词2是双宾语”],名词1是谓语动词的受事对象,意义上是直接宾语;名词2是名词1的接受者,意义上是间接宾语。而(1)中让间接宾语占据了直接宾语的位置,不符合上述格式中的语义。(2)、(3)中的“把”表示做某事凭借的工具或手段,应改为“用”或“拿”。(4)、(5)中“把”的宾语“她”、“人民”都是后边谓语动词的动作方向或动作涉及的对象,不应该用作“把”的宾语。(6)、(7)的句式可以概括为:大主语+把+小主语+谓语,而大主语对小主语是“使令”意义,汉语里表达这种意义应当用动词“叫”、“让”。(8)中的大主语对小主语是“致使”意义,应当用动词“使”,(6)~(8)改正后就是典型的兼语句。
  (五)回避
  回避是指句子从语法形式或语义表达上,已经具备了“把”字句的要求,需要用“把”字句表达,却没有用“把”字句而出现的偏误。
  1.“S+V+N1+在/到/给+N2”的句子。(1)他放课本在桌子上。(他把课本放在桌子上。)(2)请你交课程表给玛丽。(请你把课程表交给玛丽。)(1)、(2)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转移或关系的转移,必须用“把”字句表达。(1)表示事物“课本”因“放”的动作移动了位置,应用动词“在/到”。(2)表示事物“课表”因“交”的动作发生了位置的移动,“给”做补语用在动词和N2之间。
  2.“S+V+N1+成/做+N2”的句子。(1)我写“太”成“大”。(我把“太”写成“大”了。)(2)人们都叫作她孟姜女。(人们都把她叫作孟姜女。)(1)、(2)表示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个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特征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该用“把”字句。
  3.表示处置的结果为受处置对象的情态的句子。(1)人们挤礼堂水泄不通。(人们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2)大家打扫教室干干净净。(大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并且处置的结果为受处置的对象的情态,该用“把”字句表达。
  4.“主宾谓”形式的句子。(1)她这本书还给玛丽了。(她把这本书还给了玛丽。)(2)请你的照相机给我用一下。(请把你的照相机给我用一下。)这类偏误的产生是母语“主宾谓”语序迁移的结果,一般是韩国学生犯的错误,应该用“把”字句更得体。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语法表层的偏误,也有一部分偏误是属于语法内部的,因为不符合正确的语义关系而导致“把”字句使用不当。
  (六)搭配不当
  (1)我们把衣服穿干净了。(我们把衣服穿脏了。)(2)我们把他的话听错误了。(我们把他的话听错了。)(1)表面上看符合“把”字句的基本句式,但是“把”字的宾语和动补深层的语义关系并不成立。(1)中“穿”的受事是“衣服”,“脏”是“穿”的结果而不能是“干净”,这种隐含关系上不成立。补语在深层与其他成分之间语义的整体性制约着动补的共现。(2)中尽管“错”和“错误”意义相同,但“听”和单音节的“错”能搭配,而与双音节的“错误”不能共现。
  二、“把”字句的教学对策
  1.教师需加强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提高自身的修养,保证所传授的知识的准确性。讲解到位,加强语义方面的教学,不能只注重形式上的正确。可以采用对比式教学,正误两种表达进行对比、目的语和母语对比,加深对“把”字句的理解、培养语感。如对“把”字句误代意义相近的其他介词的偏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把”和相似的含有致使义的几个介词,区分它们出现的不同语境。
  2.注意“把”字句语法项目选取的原则:应该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初级阶段讲解典型形式,中高级讲解非典型形式。“把”字句的习得过程是复杂的,除了“把”字本身的位置,更大的难度来自“把”字后面动词短语必须采用复杂的形式。“把”字句的习得必须伴随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介词短语的习得,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安排好“把”字句的习得顺序,不同阶段学习相应的“把”字句的语义和句型,可以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循序渐进地掌握“把”字句。
  3.精讲多练,加强针对性练习。通过变换、选择等练习,使学生理解每种语法形式所表达的语言环境和使用条件。如“把”字句的否定形式的语序就可以进行大量的专门练习,加深对“把”字句否定形式转换的印象。
  4.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把”字句语法理论和语义、语用方面的结合,同时考虑学习重点。初级、中级、高级练习的侧重点应该不同,随着等级不同,难度逐渐加强。另外,应该针对不同国别的学生编写针对其语言特点的教材。如韩国学生和泰国学生偏误重点和类型往往不同,如果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学生要善于总结归纳,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尽量摆脱母语的负迁移,在自己使用“把”字句的时候,进行监控,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端正态度,主观上积极学习,不能产生不求甚解的态度。
  通过对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把”字句偏误的规律并指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可以深化对“把”字句的认识,预测偏误,指导教学,从而让外国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把”字句。
  参考文献:
  [1]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51,152,158.
  [3]程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M].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
  [4]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2001.
  [5]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5).
  [6]魏红.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7]成燕燕.哈萨克族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6,(3).
  [8]杨柳,城南昌.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5).
  [9]陈仁莉.浅析留学生把字句运用中的偏误情况[J].东京文学,20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508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