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隐性学生骨干培养机制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瑶 崔永根 刘爽

  摘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针对隐性学生骨干的特点,完善培养机制,对于提高隐性学生骨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性学生骨干;培养机制;民间领袖
  作者简介:李瑶(1983-),女,山东宁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崔永根(1975-),男,河南博爱人,天津科技大学学生处,高级政工师。(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课题“隐性学生骨干培养机制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课题编号:LX2012Y16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26-02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就必须重视隐性学生骨干的作用,加强培养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隐性学生骨干的含义
  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是广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学生群体的核心人物。学生骨干可以分为显性骨干和隐性骨干。显性学生骨干主要是指班团、社团、宿舍等正式组织中的学生干部,以及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隐性学生骨干主要是凭借自身某些突出的才能和强大的人格魅力而在学生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也可以称之为“民间领袖”。
  笔者以天津科技大学的学生为样本,以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其中有208份问卷认为存在“民间领袖”,占总数的87.8%。根据对此208份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隐性学生骨干具有其鲜明特点:首先,隐性学生骨干品格高尚,具有奉献精神。208名认为存在“民间领袖”的同学分别用以下形容词来描述隐性学生骨干的特点,其中110人选择了“勇于担当”,83人选择了“勤奋踏实”,81人选择了“诚实”,149人选择了“乐于助人”,分别占52.8%、39.9%、38.9%和71.6%。由此可见,隐性学生骨干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奉献精神。其次,隐性学生骨干具有较强的规划性,目标明确。他们步入大学校园之后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积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且能够细化为大学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调研显示,98人认为隐性学生骨干“善于思考”,所占比例为47.1%。最后,隐性学生骨干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他们并非只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在肯定“民间领袖”存在的208份调研问卷中,仅有56份认为隐性学生骨干“成绩优异”,但却有103份认为他们“学识渊博”,比例分别为26.9%和49.5%。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隐性学生骨干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实践能力。96人认为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活动”,107人认为他们“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比例分别为46.2%和51.4%。
  二、在隐性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隐性学生骨干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信,能够对广大学生群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力。隐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在隐性学生骨干的培养中还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
  1.学生工作者对隐性学生骨干的重视程度不够
  隐性学生骨干凭借其才能和品格,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威信力。他们能够把广大学生凝聚到一起,并对于学生群体的成长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根据调研发现,在237份有效问卷中,有208份问卷认为存在“民间领袖”,占总数的87.8%。对于“谁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同学”这一问题,有92人选择了“民间领袖”,79人选择了“学生干部”,分别占总数的38.8%和33.3%。由此可见,隐性学生骨干的影响力大于学生干部。而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往往把学生骨干界定为学生干部和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对他们开展工作培训,并针对他们开展理论研究工作。而隐性学生骨干在学生工作者心目中常常只是普通的“好学生”,努力学习,配合工作,遵纪守法,却忽视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巨大影响力。
  2.学校没有针对隐性学生骨干开展系统培训
  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分阶段的系统培训。如:高校会定期对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培训;依托党校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通过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而对于普通学生,高校大多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等公选课来进行教育和培训,且隐性学生骨干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也只能作为普通学生来获得培训机会。他们尚未接受与其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教育和培训。他们的领袖意识和工作潜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3.隐性学生骨干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
  (1)政治敏感性不高。认为存在“民间领袖”的208份问卷中,对于哪类学生“政治敏感性高”这一问题,选择“民间领袖”的仅有29份,而选择“党员”的有162份,两者比例分别为13.9%和77.9%,差距巨大。但这208份问卷中,有180份认为“民间领袖”对自己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所占比例为86.5%。加强对隐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整个大学生群体政治素质的提高。
  (2)角色意识模糊。大部分隐性学生骨干仅认识到自己“人缘好”,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民间领袖”。他们乐于助人,常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比如在日常的学习中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们能够主动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却没有思考过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加强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   (3)工作技巧缺乏。隐性学生骨干并非学生干部,不负责班团的日常工作。他们一般是在学生工作者工作出现困难时帮助院系调动或者稳定学生情绪,或者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帮助学生工作者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他们责任感很强,但却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与技巧。
  三、隐性学生骨干培养机制探索
  隐性学生骨干隐藏在广大学生群体之中,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们不为“名利”,大多是出于对院系的感情来帮助学生工作者排忧解难。因此,学生工作者要善于主动发现隐性学生骨干,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系统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激励他们,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1.发现机制
  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主要是通过班级选举、院系审核通过。而隐性学生骨干虽然个人才智与人际关系并不逊色于学生干部,有些甚至超过学生干部,但是他们并不追求学生干部的“名分”,而甘愿做一名普通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工作者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去主动发现隐性学生骨干。学生工作者可以综合运用以下方法去发现隐性学生骨干:
  (1)民意调查。学生工作者可以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通过用无记名问卷的形式向班级同学了解几个基本问题:如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同学是谁,原因是什么;对自己帮助最多的同学是谁,都提供了哪些帮助,等等。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生是谁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原因。
  (2)工作观察。学生工作者可以在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活动中用心观察,哪些同学能够按照学校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并能够主动提醒身边的同学。如军训时期,训练过程艰苦,持续时间长。该时期是考验学生意志力、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的最佳时期。
  (3)参加活动。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参加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如班级聚餐、郊游等来发现隐性学生骨干。此时,学生情绪较为放松,积极性很高,学生工作者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能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是谁。
  (4)谈心了解。学生工作者应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与学生谈心交流。谈心对象不能限定于学生干部,要深入到广大学生群体中去。可以向普通同学了解近期班级各项工作的运转情况,对班委工作的满意度及建议,以及有哪些同学虽非班委却能够积极为同学们服务。
  2.培训机制
  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不同,隐性学生骨干的培训机制应按照加强梯队建设的原则,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所在年级相结合。大一年级,可以多进行理论培训,通过讲座、座谈会、谈心等方式加强隐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责任意识教育。大二年级,可以让隐性学生骨干以担任学生助管的形式,帮助学生工作者开展事务性工作,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学生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强化角色意识,认识到自己的“民间领袖”的身份。同时,可以指导他们组织学生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大三、大四年级,可以重点培养隐性学生骨干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导他们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搜集实习和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制定实习计划,指导他们协调好校外实习与校内学习的关系,为毕业迅速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没有提前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导致毕业时没有办法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隐性学生骨干在学生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参加社会实习活动,可以带动广大学生群体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3.激励机制
  (1)情感激励。隐性学生骨干品格高尚、能力突出,在学生中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但是他们往往对于学生干部的名分比较淡漠,甘愿做一名普通的学生。他们出于对院系和学生工作者的感情,愿意在学生工作出现困难时挺身而出。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时刻关心隐性学生骨干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为他们自身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
  (2)学习激励。学生工作者在隐性学生骨干日常工作中或完成某项特定工作任务之后一定要及时将工作效果予以反馈。对工作目的、工作方法、工作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帮助他们总结成功做法,指出需要改进之处。这样便于他们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此外,可以适时推荐隐性学生骨干参加学校或者更高级别的培训,如党支部的建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社会调研培训等等。激励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工作激励。隐性学生骨干淡泊名利,并不热衷于参加荣誉称号等的竞评。院系在符合评选原则与程序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向隐性学生骨干倾斜,肯定他们平时为院系工作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此外,在更高级别的奖学金与荣誉称号的评选工作中,可以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并指导他们进行公开竞评准备。无论竞评结果如何,隐性学生骨干都能够感受到学生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对他们自觉开展工作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隐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针对隐性学生骨干的自身特点,开展系统培训,增强师生情感,提高工作水平,对于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房欲飞.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2]周汉鸣.当前大学生骨干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
  2010,(1).
  [3]翟明勇.试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0,(4).
  (责任编辑:孙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917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