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迁就孩子,让他们乡音快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钊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要到乡镇各学校听课,在听课时发现很多地方的老师用两种语言(本地话和普通话),甚至三种语言(布依话、本地话和普通话)上课。问其原因,老师们都说因为孩子们有的不会说汉话,听不懂汉话,听、说普通话就更难了,为了让孩子们听懂课,只好这么做。的确,乡镇里的老师们很难,条件差,孩子们一直生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的孩子未进校园前只会说布依话,有的孩子说布依话和本地话,老师们的这种做法的确是迫不得已。想想觉得说得有理,做得正确,似乎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慢慢地先听懂普通话,然后慢慢地会说普通话。但我觉得老师们不必这样去迁就孩子,应该让他们慢慢来适应我们。从一踏过校门那一刻起就让孩子们生活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会听,主动地去说,到会说,最后是说流利。
  我们知道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模仿能力也最强。一个孩子刚踏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周围人说的话他是一点也不懂,但是只需要一个月,甚至半个月,他就能和这儿的孩子交谈,并且是一口本地音,而成人却不能做到,有的成人来到一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还是乡音未改。由此可看出,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而且他们的语言模仿能力也很强,转变较快,所以老师们不必去迁就他们,尽量让他们一踏进校门听到的就是普通话,让他们感受普通话,让他们产生新奇,又想知道这话说些什么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当然,这要有个适应过程,要下很大的功夫,要花一定的时间,但是用几种语言上课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听了一些地方的课,有的学生到了三四年级还不太懂普通话,甚至有的老师到了五六年级还在用多种语言上课。可见,由于老师们的迁就,让他们养成了懒惰和依赖,不主动去听去学,觉得反正有老师当翻译呢。长期下去,学生觉得习惯,老师也觉得习惯,好像只有这样才是唯一的办法,所以就会出现明明可以不用布依话上的,老师也会情不自禁地说,学生呢,是心安理得地用布依话回答问题,直至到了四五年级还在用布依话上课的现象。我想大家都觉得只有这种办法好,那是因为没去尝试过另外的方法,更没有恒心、耐心去尝试。那么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我想只要老师们做到持之以恒,做到耐心细致,我想不会达不到目的的。
  因此,在这里,我建议乡级、村级的教师们大胆地去尝试,不要迁就孩子,让他们主动地来适应我们,让他们早些接触到普通话,让他们乡音快改,说好我们的国语——普通话!
  (作者单位 贵州省罗甸县第三小学)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998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