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莫颖华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的习惯,才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可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甚至无纸时代,学生的书写状况令人担忧。下面笔者针对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作简要的分析。
  一、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的现状和调查分析
  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十余载,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受学生书写差、作业乱所困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七年级的750名学生中,书写符合要求的仅有180名,合格率仅达24%,这样的结果很令人担忧。为此,笔者与本校的语文教师一起做了许多努力,如加强写字的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习惯、写字的笔画笔顺是否规范等,学生的写字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师资力量欠缺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也相应的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写字课,但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本,也没有专业的写字课教师来任课,而是让语文教师代课。部分语文教师本身的书写也不好,甚至有一些语文教师写的字比不上学生的。写字课几乎变成了语文课,写字课形同虚设。
  2.家长认识不高,学生难以改变原来的写字习惯
  家长认为只要考试厉害,拿高分,字写得怎么样不重要,忽略对孩子的要求,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管。人们经常讲养成教育,很多人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后,改变就非常困难。学生在小学六年所养成的书写习惯,上了初中想让他马上改变,那并非易事。如写字坐姿不符合要求,握笔方法不正确,写字的笔画笔顺不正确,间架结构不合理,等等,没有体现出汉字的形体美。
  具的慧眼去认识社会,用深刻的心灵去书写生活;语文教学在静静地阅读、默默地观察、淡淡地描画中穿行,才能真正找回绿色而宁静的家园。
  3.向深刻、厚重回归
  中学新课标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都涉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读起来需要学生把心沉淀下来,和主人公及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特别是新选加的一些哲学大家撰写的哲理性、逻辑性很强的篇目,更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查阅资料、链接文本,才能更好地走进作者的思想空间,进而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构建自己深刻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体系。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常常忽视对“深刻”与“厚重”的探寻,很少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讨论问题也是浅尝辄止,对文本的解读肤浅而浮躁。而要让学生学得深入而透彻,课堂就必须真正地还给学生。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课堂讨论时,要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思考时间,并充分有效地支配好时间;要耐心地等待,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讨论得似乎明白的时候再进行小范围的提问和交流。这样,讨论的过程才更有效,学的结果才更深刻。正如全国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程翔所言:“课堂提问和讨论决不要流于形式,它不是做给人看的;学生有没有深刻的认知和心灵的震颤才是最好的检验。”
  4.向超越、智慧回归
  我们曾经对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而课正好上完赞不绝口,曾经为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而大声喝彩,曾经为学生的对答如流感叹不已。的确,课堂表面上很生动、很精彩,似乎无懈可击,可很少有人仔细想过:这节课是不是以牺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代价的?有没有弱化学生的“学习主人”的地位?有没有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智慧的生成?细心推究,你就有可能发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敢也不愿说自己想说的话;你可能也会发现教师的提问是多么的虚假与肤浅;你可能还会发现学生总是在困顿中走不出教师给他画好的“怪圈”……本来精美的文字竟然变成了教师捆缚学生思维的紧箍咒!如果这样教学生学语文,倒不如不要教师教,直接让学生自己看书,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超越呢!因此,教师的备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留有生成的空间,留有超越的余地,关注文本中的语文生长点,关注学生思维的点亮,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圈点评注的读书习惯;课堂上要敏锐地洞察学生的阅读需求与即时生成,及时地调整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甚至教学方向,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超越文本,超越自我,生长智慧。
  (责任编辑陈剑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19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