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学导练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艳娇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深刻改革语文课堂并优化教学效果呢?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本人逐步尝试在课堂上全程实施一学二导三训练的“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由关注教师的教为重心的课堂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为重心的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心准备自学环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力
  埃德加·富尔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可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成为初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在探索学·导·练模式中,我重视“学”,精心设计自学环节。这个环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了更好的实施让学生“学”,有质量地“学”。我做到对语文教材充分理解和整合,然后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阶梯式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前置化。实现学习时间的有效前移,让学生学会主动摄取知识。如在学习鲁迅《故乡》一课时,我提前设计了5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回答。这5个问题分别是:①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几部分,怎样分?②小说中一共描写了几个“故乡”? 这几个“故乡”各有什么特点?③《故乡》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个?哪些人的变化令“我”最心痛?为什么?④作品中为什么要写杨二嫂这个人物?⑤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课堂教学伊始,我便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结合“针对性的问题”,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接着,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模式,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理解文章的程度也就更深了。
  因为在教学中,妥善我的设计自学环节,课堂取得的实效是明显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系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取得了既定的效果。
  二、启发诱导,点拨指引,灵活运用指导环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导”,胜于好的“输”。“导” 是引导,前提是学生的“学”。同是,要有老师对课堂教学学情的调查,抓准起点,才能让“导”有针对性可言。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妥善找一个合理的切入点,给予“学”后有困的个别学困生和一些共性的问题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为了很好的指导学习,我在课堂中,更加善于在所学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生成处,启发引导,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维。仍举《故乡》为例,如在分析到“作品中为什么要写杨二嫂这个人物?”一题时,大多学生都说:“杨二嫂的狡猾尖刻是对闰土的敦厚朴实的反衬。” 这时我觉得如果不注意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杨二嫂的形象意义。于是我问道:“20年间,杨二嫂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归纳了杨二嫂外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我再问:“原是终日‘坐在豆腐店里’本分的杨二嫂以至到达不知羞耻的地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都说:“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这时学生不难理解:“作者写杨二嫂的和闰土不同的变化,显然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时的农村日益衰败、日趋破产,从而揭示出广大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这样经过我的启发诱导,杨二嫂的形象意义已经是显而易见了。课堂教学适时的启发诱导,点拨指引能诱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当堂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快速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熟能生巧,熟练上心。恰当的“练”,是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的深化,更是学习的延续。教师在组织了“学·导”过程后,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新知,从不同角度和方式进行应用练习,设计基础型、拓展型、发散型等层次的题目,会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促使学生知识内化,拓展升华,成为学生自身的才能。
  我在练习的设计中,注重练习的针对性与辐射面。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的练习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不只关注优秀的学生,也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设计的问题,我注重为学生提供思维的过渡环节。对于一些比较疑难的问题,我深化知识的要求,妥善安排小组讨论,形成更加深刻的答案,使到练习的效果更加显著,更好地为学习服务。这样,通过恰到好处的练,使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巩固和强化。
  责任编辑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45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