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传统文化浸润家庭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蓝燕燕

  华夏5000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之精华,更是幼儿健康成长之营养素。在家庭中,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一、传承本土方言,守住独特的“地方文化基因。
  方言是地方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一个人独特的“文化基因”。世界因多样方言、多元文化而绚丽多彩。但现今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学方言,怕影响普通话的学习,连祖辈也操起彩色普通话,甚至出现“为‘夺’孙子抚养权,奶奶狂学普通话”现象。“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其实,方言与普通话的双语共学更能促进孩子智力开发。杨晓岚教授说:“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不同语言的发音部位、方法可让孩子的发音器官得到良好的锻炼。两种语言的转换,可使孩子大脑的语言转换机制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家庭
  中可以提倡方言和普通话“双语”并用,让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方言教学小宝典
  ●兴趣中学,生活中教,潜移默化。家庭成员间运用规范文明的方言,鼓励孩子与同方言区小伙伴游戏交流,让孩子在随意、自然、无拘束的氛围中学讲方言。陪伴孩子一起收看电视方言节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像浑黄壮阔的东海哺育了宁波人的坦诚豪爽,反映在宁波方言上的风格是“石骨铁硬”,让孩子收看“石骨铁硬”的宁波话讲的“透骨新鲜”身边事的方言节目,可以让孩子兴趣盎然地习得方言。如果家长能教孩子一些规律性的方言表达技巧,就能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如宁波方言多倒置手法,把“客人”叫做“人客”,把“一快到了”说成“到快了”;有时宁波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似乎显得更有道理,如,把“床”称作“眠床”,把“菜肴”称作“下饭”;有时宁波方言又显得更特别,所有狗都称作“黄狗”,于是就有了“白黄狗”、“黑黄狗”“花黄狗”等称呼。当然,家庭用语种类也不宜过多,多语言家庭应以将复杂的语言环境简化为三种以下的基本语言为好。
  ●猜谜语、诵童谣、解俗语,“方言精粹”启智慧。地方童谣、谜语、谚语、俗语、民间游戏、传说等,是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经验结晶。是方言之精华。“祖辈一孙辈”隔代教育,或者“祖—父—孙”代代相传,不仅启迪智慧,而且增进亲情。如猜一猜、诵一诵传神有趣的谜语方言童谣《十二生肖》,“老一细丁丁,老二牵根绳……”一边玩亲子游戏,一边说游戏歌《青布蓝布》、《丢丢虫虫飞》……讲述寓言故事《鹿过江》:小老虎不识梅花鹿,不敢贸然下口,待询问虎妈再赶回岸边。梅花鹿早已涉水而去。所以宁波俗语“鹿过江”就有事情已经过去。错失良机之意。而一些称呼人的短语多姿多彩、戏谑诙谐,饱含好恶褒贬之情,入木三分更加传神,如“黄豆汤”(傲慢自大)、“滥好人”(老好人)、“老油条”(油腔滑调)。
  ●玩游戏,编歌词,创意方言我来说。看图说名称,爸爸说“玉米”,孩子回“六谷”,比谁说得准:全家方言接龙“六谷(玉米),哈个角;角子(硬币),啥个子;子头(纸),哈个头……”:亲子改编方言歌曲《蓝精灵》:“在那山的阿边,海的阿边,有一潮宁波拧,接拉脑子交关灵,接拉本事交关大……”在趣味方言中,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重视国学塑行,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素有孝行天下、自强不息、温良恭俭、重德务实、戒奢节俭等传统美德,被誉之“礼仪之邦”。但当“父母呼,应勿缓”成了“孙子呼,爷爷奶奶大声应”,家长的娇惯溺爱、百依百顺,家教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让孩子淡忘了孝悌,淡化了礼仪,缺乏了自立,变成一言九“顶”的“小皇帝”。“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最好的地方”(于丹),7岁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应进行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理自立精神品格的培养,在人格形成初期,从小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国学塑行小宝典
  ●国学经典来引领。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伦理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经典对孩子的品行和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饭后、睡前,亲子相拥共阅,在舒缓音乐相伴中,选择幼儿喜闻乐见且符合当代实际的内容,以故事、游戏等形式。走进国学经典世界。感受国学之美,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情景模拟“九香龄,能温席”,或我说你做“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等,或说说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谈谈最感动的一句话……孩子说家长记,孩子画家长读,共同撰写“亲子共读日记”。在趣味游戏中加深理解。
  ●传统节日是契机。每个传统节日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着人文情怀,给人以讲礼仪、重情义、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以传统佳节为契机,积极营造家庭节日氛围:迎新春全家总动员,孩子负责整理、清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亲子制作元宵节的灯笼,清明的风筝、端午的香袋、立夏的蛋套……抑或是环保工艺品,装扮节日的家园。说说屈原的爱国楚辞,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开展春节贴春联学拜年、元宵做汤圆赏灯会、清明踏青祭祖先等节日家庭活动,在不同常日的生活体验中学习传承文明礼仪、敬老孝亲等传统美德。
  ●活动实践重体验。别期盼故事“孔融让梨”就能让孩子学会谦让。强迫认同容易造就不自然。智慧妈妈让拿大梨的孩子多承担劳动任务,促其在活动中自悟:多劳多得。方显公平,别人的谦让也需要理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饭前的用餐礼仪,出门会友的礼貌教育等,父母“经常念叨就容易进入情感领域,渗透到孩子深层意识之中,形成动力定型,就是习惯”。玩具自己整、袜子自己洗、吃饭时摆碗筷、客人来了端水果……在真实生活的“刺激一反应”的强化下,促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形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74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