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艺婷

  摘 要:“游戏”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是很快乐的。笔者从音乐活动内容的游戏性,教学辅助材料的游戏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游戏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游戏化教学的可取性及重要性,从而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幼儿; 音乐活动; 游戏化
  中图分类法: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28-001
  幼儿音乐教育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来进行的。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在幼儿做游戏的时候,也存在自然的节奏因素,且这种节奏有一个相同的模式:引子(激起对这个即将进行的游戏的兴趣)――展开(进行初次的游戏尝试)――高潮(熟悉规则后的二次游戏)――半终止(稍作休息,准备再一次游戏)。这种游戏的模式和音乐本身一样能够抓住和激发人们的激动情绪,更进一步说明了游戏化在音乐活动中的可行性。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游戏的方式给予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的机会,把音乐活动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快乐的学习。
  笔者仅从音乐活动的内容、教学辅助材料以及教学方法这三方面来阐述游戏化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游戏化
  1.选材上要着眼于幼儿的兴趣倾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将歌唱与表演,韵律与欣赏相结合,以游戏为主线贯穿起来。比如,在欣赏《挪威舞曲》时,单纯的倾听是不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的,国外作曲家谐趣的风格也不能被幼儿完全理解。在欣赏初期我就尝试让幼儿做一些小树摇摆的动作,刚开始是集体的统一练习,在掌握一定的摆动频率之后再让幼儿去接触音乐,随音乐起舞,多次接触音乐之后尝试增加小精灵的动作和创编新的小树的动作,最后在小树与小精灵的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兴趣。
  2.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趣味化和情节化对于课堂气氛来说很重要。唱歌活动《办家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班幼儿都有玩“娃娃家”的经验,因此这首歌曲在内容上来讲是幼儿熟悉的。但是这首歌曲中间有“念白”部分,这样的说与唱的交替过程幼儿总是容易混乱,在第一教时我运用的是呆板的、生硬的反复练唱,虽能够勉强让幼儿熟悉歌曲,但是,却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只是被动的在学习。于是,在第二教时我尝试让幼儿边唱边玩、边唱边演,果然展现出的是一个生动的,融对话、交流、表演为一体的游戏场景。幼儿能自己在“念白”环节做炒小菜的动作,也会根据歌词照顾宝宝,喂宝宝吃饭等等。幼儿对每一个音乐角色都很感兴趣,融入到其中,得到了训练,效果明显就好多了。
  3.导入活动的游戏化对于整个活动来说也是重头戏。导入活动相当于曲式中的“引子”部分,导入的好,幼儿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也能集中,同时也能引出主题,帮助训练幼儿的自然又好听的声音。在导入时可以通过看着图片进行游戏发声方法,也能根据老师的肢体动作来练习发声……这样的游戏化的导入,幼儿怎么会不欢迎呢?
  二、教学辅助材料的游戏性
  1.多样的打击乐器,让音乐更有趣。形状各异的能发出不同声响的打击乐器是很受幼儿欢迎的。这种兴趣无疑是一个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契机。因此,除了现成的打击乐器之外,还可以为幼儿准备广泛的发声器材,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盆、桶、罐、瓶,也可以是学习上常见的尺、铅笔、橡皮、纸等。让幼儿随意的与这些器材“对话”,利用他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重有轻,可长可短,有的清脆好听,有的刺耳难听。幼儿在利用这些发声器材的同时能自然而然的掌握一些基本的节拍感,逐渐形成简单的节奏型。
  2.特殊符号,让音乐更形象。音乐是一种用声音来表现某种事物、情感或者思想的艺术。从这点上讲,它是抽象的。中班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是具象的,因此对于抽象的东西理解不了。这时候“符号”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字,让幼儿知道,这个时候音乐在“说”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当然,这些符号不是教师一个人去规定的,是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商讨得出的。《爷爷为我打月饼》,这是一个打击乐的音乐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与幼儿一同进行讨论,什么时候拍哪里,用什么图来表示,画出了身体动作总谱,幼儿看着图谱上的一个个图标就能明确动作了。只要我拿着小棒指到某个图标,幼儿就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拍腿或者拍手的动作。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1.在游戏中学习。在音乐游戏《谁是小熊》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谁是小熊》,同时也学会了边唱着歌边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能让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的规则也记得很牢。在游戏中学习,利用的是幼儿的好奇心,“谁是下一个找不到家的小熊”?“要抢到椅子得怎么办”?这些都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在意并且愿意去探究的。因此,对于这个音乐游戏的规则,幼儿是很重视,游戏质量随之便会提高了。
  2.灵活正确的进行示范。幼儿喜欢模仿,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本能。对于教师来讲,能够正确诠释作品、生动的、正确的示范极为重要。当然机械的模仿,纯粹的学样是不可取的。每个幼儿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想象力,都有创造的需求和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能让幼儿来做做小老师,将自己创编的动作也好,歌词也好向大家展示展示,让其他幼儿也来学一学。这种互动能够让幼儿更切实的体会成就感,也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扮扮小老师。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也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音乐活动游戏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儿自发的主动地进行学习,他的所有表现形式都能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他主张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同时也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及分享,能让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乐感和音乐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第1版)[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9月
  [2]曹冰洁.幼儿园音乐教学手册(第1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3]李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新设计(第1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4]嵇美兰.《浅谈幼儿园教学游戏化》[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下半月A版)
  [5]黄进.关于幼儿园游戏教育化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1999年第0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46138.htm